近日,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应对激烈的信贷市场竞争”“如何缓解低利率带来的利润损失”“银行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等话题受到行业热切关注。
在此背景下,大行和小行的资产配置已经悄然生变,出现较为明显的“大行放贷、小行买债”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开源证券分析认为,大型银行贷款增速加快主要源于2023年以来大型银行在监管指导下抢抓信贷投放,但实体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信贷供给远超需求,出现“超低价贷款”现象。
在贷款收益率较低的背景下,中小银行新增信贷性价比低,同时存款规模依然维持较快增长,可配资金较多,面对较高的资金成本和业绩目标压力,中小行倾向于加大配债力度赚票息,或做委外投资。
兴业研究也发布报告称:“2023年初至今,大行和中小行资金运用表现分化,大行更偏好投放贷款,中小行更偏好债券投资。”
这也反映出在当前激烈的信贷竞争下,银行在主动转变经营策略,以维持自身稳健发展。
华东一家农商行高管说:“今年以来,大型银行持续下沉并加大普惠小微金融投放力度,尤其大行在贷款方面针对小微企业抵质押贷款以低利率强势获客,给中小银行的业务发展上带来了一定冲击。”
浙江一家城商行资深信贷人士对此也表示:“虽然在贷款利率上竞争不过大行,但我们整个团队1个小时就可以赶到企业现场服务。”
上述情况在数据上也有明显体现。华创固收团队报告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上市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存量规模为75.2万亿元,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金融资产投资余额均值同比分别增长13%、13%、15%、18%,城农商行相比国有行和股份行增速更高。
不过对于后市预测,兴业研究报告认为,“大行放贷、小行买债”现象将边际减弱,中小行购债也有边界。
根据监管部门要求,农商行各项贷款占比应不低于50%,受此指标约束,农商行未来可用于增加债券投资的资金也相对有限。从债市二级市场交易来看,2023年4月农村金融机构购债规模较今年1—2月显著回落,处于历史常规水平。同时,农村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呈现一定“配置型”特征,债券净买入规模高点往往是10年国债收益率的上行阶段或高点位置,当前10年国债收益率处于低位,农村金融机构大规模购债概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