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酱油”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调味产品,也是因上市后股价持续上升而受到资本宠爱的“白马股”。
然而9月3日,海天味业(603288,SH)股价在首度冲破200元、市值突破6500亿元后,竟突遭大跌,市值骤降千亿。近期更是被曝光产品“生虫”的新闻。
产品存质量问题?
据《广州日报》9月17日报道,湖南的李先生爆料称,其购买的海天酱油在开瓶使用不到一周后,发现瓶内有活动的蛆虫,同时附有相关视频,因个人原因,该视频已被发布者删除。
行业人士分析,导致出现蛆虫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海天味业在生产酱油过程中的杀菌环节出现问题,另一种是消费者不当的使用和存放。但多次出现蛆虫事件,极有可能是产品本身的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在向海天味业进行求证时,得到了并非企业品控问题的答案。海天味业董秘张欣表示,酱油生虫在夏天很常见,主要原因是开盖后,如未盖好盖子,会吸引苍蝇直接产虫,因此有个研究机构专门做过研究,并出过一份科普视频。很多消费者都能正常理解这件事情。“我们公司产品生产环节会超细过滤,会高温巴氏灭菌,不能有虫子在产品中。”
图片来自爆料人
经消费者咨询海天味业线上旗舰店客服人员,表示生虫是产品保存不善导致:“酱油是以大豆、小麦粉等原料生产发酵出来的液体调味品,其浓郁的豉香气味及丰富的营养成分容易吸引蝇类飞附、产卵。不止调味品,其他发酵类产品,诸如酸奶、泡菜等,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生虫现象。生虫几乎都是开盖使用后后期保存不当所致。如果是高温天气,蝇类卵体在6-24小时内就有可能发育为蛆虫”。
在此前其他相关报道中,海天味业也在遇到类似酱油瓶内发现活蛆时,给出的回答均是“开瓶后保存不当”。针对此事,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给出了看法:“海天酱油瓶内出现蛆虫事件,一方面和海天味业在生产酱油过程中的杀菌环节有关。另一方面,消费者是否合理使用及存放环境也会影响产品质量。出现一次蛆虫事件可能是偶然现象,但多次出现蛆虫事件,这不禁让人质疑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这也将严重损害该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信任度。”
截至目前,海天味业暂未给出官方回应,但称“公司正在走内部的核查流程。”据介绍,海天味业是内部接到相关反馈之后开始核查的,核查方式包括检查相关产品质量、联系相关消费者等,对于核查结果何时披露,海天表示,“目前还不清楚具体时间,一旦有结果,我们会在两微披露,请关注。”
市值急速缩水
海天味业成立于2000年4月,于2014年上交所上市,主营调味品的生产和销售,旗下产品涵盖酱油、蚝油、酱、醋、鸡精、味精等调味品,其中酱油、调味酱和蚝油是目前海天味业最主要的产品。自上市后,海天的股价一骑绝尘,市值接连超过万科、保利地产和中国石化,一度达到6500亿元。
《每日商业报道》经数据整理发现,海天味业近5年营收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5%,净利润的复合增长达到了20%。前不久,海天味业才刚刚发布了2020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受益于疫情影响下的“宅经济”红利,海天味业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15.95亿元,同比增长14.12%,实现净利润32.53亿元,同比增长18.27%。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海天味业股价整体呈上涨趋势,甚至在9月3日达到203元的峰值,市值突破6500亿元,引来市场的一片惊呼,之后,海天味业股价出现急跌,截至9月18日收盘,海天味业每股报价158.22元,跌幅超20%,市值5127亿元,与3日的股价峰值相比,市值蒸发接近1400亿元。
过去的6年,行业内对于海天味业估值是否过高,以及是否存在泡沫的质疑与讨论从未停止。此时在消费端屡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将直接影响海天味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或将进一步对股价和市值产生冲击。
(END)
撰文✎刘致文
编辑✎刘向南
文章部分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