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TMT

击败巴菲特,他曾是60年代股神,最后却名声扫地

2020-04-2416:39 巴菲特股神蔡至勇 巴菲特曾经2次在他的致股东信里嘲笑过一位华人基金经理,其中有一次甚至是指名道姓。

2020-04-24 16:39

巴菲特 股神 蔡至勇

巴菲特曾经 2 次在他的致股东信里嘲笑过一位华人基金经理,其中有一次甚至是指名道姓。

那是 1962 年的上半年,当时巴菲特的合伙基金亏损了7.5%,为了安抚股东,巴菲特写了一封信给合伙人,希望他们不要看重短期表现,他的原话是:

上半年那些所谓的成长型基金受到了更为严重的打击。几乎无一例外,这些基金的下跌幅度都超过了道琼斯指数跌幅。

击败巴菲特,他曾是60年代股神,最后却名声扫地

虽然过去几年,三只最大的 " 成长型 " 基金,富达资本基金、普南成长基金、惠灵顿权益基金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但今年上半年他们的平均业绩仅为 -32.3%。只是由于在 1959-1961 年的突出表现,它们至今的总体业绩才好于平均水平。

被巴菲特嘲笑的三只基金中富达资本基金名声最响,6 年后的 1968 年,巴菲特又一次提到了富达资本基金,这一次他把矛头直接对准基金的管理人,以下是巴老的原话:

一些所谓的成长型基金,似乎应该改名 " 不成长基金 "。在投资风格激进的基金中,杰拉德 · 蔡的曼哈顿基金最负盛名,但他 1968 年收益率为负的 6.9%。

这里的杰拉德 · 蔡即是前富达资本基金的管理人,也是本文的主角,在当时被称为华尔街金融魔术师的华人 -蔡至勇

这个蔡至勇有多牛?把他和当时的巴菲特对比一下就清楚了。

击败巴菲特,他曾是60年代股神,最后却名声扫地

可以看到在 1969 年以前,巴老一直被蔡至勇压着打。

这么厉害的人,为何媒体报刊从来没有人提及?要不是挖数最近在读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里边提到,我也不会对他产生兴趣从而疯狂挖掘他的资料。

下面一起来掀开这位厉害人物的尘封往事。

上海的富家子弟

蔡至勇出生于1929 年上海,刚好比巴菲特大一岁,他的祖父曾到美国学习,后来回到中国担任传教士,而父亲早在高中就前往美国,后来考上了密歇根大学,毕业后他被福特汽车公司看中,被派往上海担任大区经理。

蔡从小就成长在一个富庶且西化的环境,他曾经如此回忆道:

我家有仆人、汽车、司机。

可想而知其当时的生活水准。

击败巴菲特,他曾是60年代股神,最后却名声扫地

40 年代的上海

相比父亲,蔡至勇受母亲的影响更深,

" 我的母亲是一位有智慧的女士,她永远在买卖地产、金条、股票甚至是棉花。"

在母亲影响下,他在 11 岁就学会了炒外汇。

蔡至勇从小在上海上英语学校,由于当时的中国正处战乱,父母决定让他追随祖上的老路,1947 年,他前往美国的卫斯廉大学就读,一个学期后转学到波士顿大学,2 年后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在当时能在 20 岁拿到硕士是真正的天赋异禀。

杀入华尔街

硕士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叫普罗维登斯的纺织公司工作,在当时的美国纺织业还是如日中天,但对于野心十足的他来说这份工作太过稳定,于是他决定辞掉工作,回到波士顿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但最终 MBA 没有读完,他就在华尔街谋到了一份工作。

当时金融业地位远没有现在这么高,1954 年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只有2.9%的人进入华尔街,但对于当时在美国备受歧视的华人来说却是一份完美的工作,蔡至勇曾经说过:

我喜欢股市,我感到作为外国人在那里不会吃亏,但在其他地方可能会,如果你以 40 美元购买通用汽车的股票,而它涨到 50 美元,不论你是东方人、韩国人还是佛教徒,都不会有什么不同。

击败巴菲特,他曾是60年代股神,最后却名声扫地

哈佛商学院,被称为培养贪婪的地方

蔡至勇在华尔街的第一家公司是既得证券,他在那里成为一名证券分析员,由于当时既得证券成立了第一家致力于投资日本的基金,而东方面孔给了他求职优势。

同一年巴菲特也想进入华尔街,可惜因为不是犹太人而被格雷厄姆拒绝了,只能回到自己父亲的公司工作。

1952 年,蔡至勇被猎头公司相中,被推荐到了当时已盛名在外的富达基金公司担任初级分析师,周薪 50 美元。

击败巴菲特,他曾是60年代股神,最后却名声扫地

富达基金公司

当时美国的投资者对股票的看法跟现在不一样,他们觉得买股票是为了分红,因此一家能提供稳定分红的公司是投资者最青睐的,他们从来不图从股价的波动中赚钱。

蔡至勇对这种理念不屑一顾,他认为只有从股价的波动中套利才是真正的赚钱方式,因此他选择的是快速的买进卖出,对于股票选择,他也摒弃当时广受欢迎的美国钢铁通用汽车这样的蓝筹股,而是潜心找寻一些小公司,这种选股方式被当时的媒体认为是疯了一样的投机和无知。

但这种投资方式对于当时正在复苏的美国股市却是意外的奏效,1957 年,富达的创始人约翰逊特地为蔡至勇设立富达资本基金,让他独立运营,此时他还不到30 岁

富达资本基金

约翰逊做梦也不会想到,让蔡至勇操盘的决定竟如此成功,从 1958 到 1965 年间,富达资本的投资翻了27 倍,这让蔡至勇成了华尔街上的金字招牌,当富达推销员说出蔡至勇三个字时,几乎所有投资者都二话不说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这让富达资本基金从 1959 年的 1230 万美元升至 1965 年的3 亿 4 千万美元

人们不知道为何他能挖掘到宝丽来LTV这些股价一飞冲天的新贵,也不知为何他有胆量相信这些公司,而他也像未卜先知一般,在股票刚开始抬头时大量买入,在即将下跌时又经常第一个卖出。

击败巴菲特,他曾是60年代股神,最后却名声扫地

更难得的是不管股市牛熊,他的收益都很高,1962 年 5 月,股市因为古巴导弹危机而大幅下跌,而蔡至勇仿佛没事一样,6 个星期内在股市豪掷 2600 万美元,到了 10 月份,美国和苏联达成共识,美股迅速反弹,他的这笔投资在短短 3 个月内获得了68%的回报。

这样出色的表现让富达成为年轻人心中的圣地,在日后成为投资界传奇的彼得 · 林奇曾经这样形容:

能够进入富达基金公司,并且能在蔡至勇原来的办公室中工作让我内心激动万分。

很快蔡至勇的名声就不仅局限于华尔街了,变得路人皆知,所有人都知道这个" 中国佬 "是华尔街最能赚钱的人。

到了 1960 年,美国所有共同基金加起来是 170 亿美元,其中仅蔡至勇管理的资金就接近5 亿美元,1963 年他更是被任命为富达公司的执行副总裁,拥有富达20%的股权,并被视为约翰逊的接班人。

曼哈顿基金

1965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该年蔡至勇的投资收益是50%,是行业平均值的 3 倍多,他已经是全美最著名的投资者,但内心的声音告诉他还能走得更远,而比一个顶级投资者的收入和地位更高的,是成为一家大公司的管理者。

蔡至勇真正想坐的是富达基金创始人约翰逊的位置,作为公司最强的投资者,他已经是除了约翰逊外最大的股东,但他的竞争者却是约翰逊的儿子 -爱德华 · 约翰逊三世,投资收益与富达资本基金相若的富达趋势基金的管理者。

终究还是竞争不过,1965 年底,已经 65 岁的老约翰逊告诉他,自己决定将富达传给小约翰逊,虽然很失望,但蔡至勇已想好之后的路 - 成立自己的公司,他变卖了富达的股份套现了大概200 万美元,创立了蔡氏管理研究公司,并将办公室设在纽约第五大道的黄金地段。

1965 年的 200 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 6 千万美元

他给自己的基金取了一个非常美国的名字 -曼哈顿基金,并开始招兵买马,很快有了 70 多个员工,为了更好阅读股市走向,他给自己配备了全华尔街最先进的信息中心,当时的同行曾这样评价:

不管想要什么数据,都能第一时间在蔡至勇的信息中心找到。

很快他就募集到了2 亿 7500 万美元作为初始资金,占当年全美涌入基金资本的15%,这意味着当年不管他的投资是亏还是赚,都能拿到数百万美元的管理费。

随着蔡至勇的名气越来越大,模仿他的人也越来越多,1964-1969 年,美国共同基金的数量翻了一倍,资金的涌入也让华尔街生意兴隆,纽交所的交易额也翻了5 倍

击败巴菲特,他曾是60年代股神,最后却名声扫地

80 年代的纽交所

1965 到 1967 年每一年,曼哈顿基金的投资收益都在50%左右,但蔡至勇知道牛市不可能一直持续,自己虽然已经连续 15 年获得高收益,但这无异于投掷硬币时连续 15 次投出正面,自己的运气和状态不可能一直持续。

事实上 1968 年也是美国股市的拐点,这一年开始,美国股市结束了连续 10 年的疯涨,开始陷入长久的低迷。

1969 年 5 月,已经连续 15 年获得高回报的巴菲特决定解散自己的基金,并告诉合伙人市场上已经没有可以买的股票了,他留下伯克希尔蓝筹印花多元零售三家公司的股票,其他全部抛出,同时建议合伙人拿回收的资金去买债券。

巴菲特保住了自己的名声,与之相反的是,蔡至勇却出售了自己的名声,1968 年 8 月,蔡至勇将蔡氏公司以2700 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 CNA 保险公司,并成为了 CNA 的执行副总裁和最大的个人股东,但他的职责已不再是曼哈顿基金的管理者,而是负责 CNA 的并购业务。

此举也让他的名声一落千丈。

普瑞玛瑞卡

1968 年,曼哈顿基金的投资收益是-6.9%,是当年所有基金中最差的,1969-1970 年间,曼哈顿基金让投资者承受了55%的损失,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让投资者纷纷出逃,很快其资金就从之前的 7 亿美元跌剩下5400 万美元

蔡至勇在 CNA 公司的并购业务也并不顺畅,收购的公司都业绩不佳,在他企图升任总裁的请求被拒绝后,他选择再次自立门户。

虽然事业不顺,但一点不妨碍他享受生活,他大手笔买下埃克森石油公司总裁在格林威治的古堡,并配备了室内游泳池和直升机升降场,除了这栋古堡,他在曼哈顿中央地段的公寓也极其奢华,可以俯瞰中央公园,他的游艇长达 36.6 米,游艇上配有钢琴,而驾驶直升机也成为他的爱好之一。

他的感情生活也一样多姿多彩,1969 年他与华裔妻子离婚并迎娶了一位白人女性,到了 1986 年又再度离婚。

1978 年,蔡至勇以220 万美元买下了一家小型保险公司 -联合麦迪逊18% 的股份,重新开始他在 CNA 未完的并购业务。

1980 年,蔡至勇为麦迪逊并购了一家以邮件推销为主的保险公司,这次他赌对了,邮件销售为麦迪逊带来了大量订单,到了 1981 年末,麦迪逊的业绩从 80 万升到了 500 万,即便如此其规模还是很小,他深知必须跟大公司联手,利用大公司的客户资源来扩大保险销售渠道。

1982 年,蔡至勇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大名鼎鼎的美国制罐公司有意改变运营方向,他深知若能得到其客户资源,麦迪逊的保险业务定能成倍增长。

于是他给这家公司的 CEO 写了一封信,希望两家公司联手,正好当时制罐公司的老总伍德赛德也青睐金融行业,于是他花1 亿 6200 万美元买下了麦迪逊,而蔡至勇也被任命为美国制罐公司的副总裁。

现美国总统,当时还是地产界富豪的唐纳德 · 特朗普听说蔡至勇东山再起后,当天就去买了美国制罐公司的股票,还向媒体说道:

我压蔡至勇胜,生活即人,而蔡至勇是个胜者。

击败巴菲特,他曾是60年代股神,最后却名声扫地

80 年代的特朗普

蔡至勇的目标是把美国制罐公司打造成一家 "金融超市",所谓金融超市就是可以同时卖保险、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类似于国内现在的中国平安,当时这个概念还很新。

为此他买下了一家保险公司、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银行,短短 3 年,蔡至勇就花了 10 亿美金用来收购公司,基于这些成功收购,美国制罐公司成为全美最大的人寿保险销售商和第二大的房屋贷款公司,同时还发展出资金量高达 43 亿美元的共同基金业务。

1985 年,公司利润的80%已全部来自金融业务,1986 年,他又卖掉了公司起家的制罐业务,1987 年,带领公司成功转型的蔡至勇成为公司总裁,他终于站在了自己事业的顶峰,成为市值30 亿美元、道琼斯成分股、世界 500 强公司的真正掌控者,同年他将公司名称改为普瑞玛瑞卡(Primerica)。

击败巴菲特,他曾是60年代股神,最后却名声扫地

Primerica 曾经的 logo 和现在的 logo

但蔡至勇对公司管理并不擅长,同时也志不在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说:

CEO 的工作是寻找可以增长的机会,因此如无必要,每天不需要三番五次跟分公司经理谈话。

公司的日常管理他基本都是委任给 CFO 去做,为此高管和员工颇有微词。

有了保险、信贷和基金,蔡至勇的金融超市梦想还差一块证券的业务,于是他花7 亿 5 千万美元买下了全美排名第 17 的美邦证券公司,这笔钱整整是美邦当时市值的 2 倍。

为了还购买美邦时欠下的债务,蔡至勇把公司很多盈利的业务都卖掉,并寄希望于美邦能够迅速盈利来弥补失去的利润,可惜事与愿违,1987 年开始美国股市崩溃,美邦的证券业务一下少了40%,全年亏损了 9300 万美元,到了 1988 年又亏损 5300 万,普瑞玛瑞卡一下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边缘,其股价也从 50 多跌到了 21。

蔡至勇的管理能力终究跟不上其交易的脚步,最终他选择以16.5 亿美,仅相当于其巅峰期市值一半的价格,将公司卖给商业信用公司,作为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他共拿到7 千万美元的股票和现金,名誉和金钱他再一次选择了金钱。

1991 年,60 岁的蔡至勇辞去商业信用公司的职位,并抛空了股份,从此进入退休状态,他在其棕榈滩的豪宅处建了 2 条保龄球道,每天与朋友打球度日。

击败巴菲特,他曾是60年代股神,最后却名声扫地

90 年代的蔡至勇

三角洲

虽已年过花甲,但蔡至勇终究还是闲不住,有一次他在给孙子买保险年金时不小心找到了三角洲公司,后来三角洲的副总裁曾说:

他是如此喜欢我们的年金产品,以至于不仅给孙子买了一份,还为自己买下整个公司。

最终蔡至勇以2680 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三角洲48%股份,拿到控股权。

这一次他赌美国股市会长期下跌,而保险业务会逐渐崛起,可惜他判断失误,90 年代电脑和互联网兴起,信息化让美国股市气势如虹,企图亡羊补牢的三角洲推出了股票产品但终究未能扭转颓势。

蔡至勇不善管理的劣势又再次显现,公司从上到下怨声载道,为此他还炒掉了一些意图谋反的经理,搞得士气低落,而最爱的孙子又因溺水去世了,这让他越来越无心打理三角洲的业务。

在收购公司 5 年后,他以1 亿 8500 万的价格卖掉了。

还记得之前收购普瑞玛瑞卡的商业信用公司么,1998 年它与花旗公司合并,并逐步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 -花旗集团,蔡至勇的金融超市梦想终于在其他人的手里实现了。

去世

2008 年 2 月,凤凰网报道了一则新闻:

击败巴菲特,他曾是60年代股神,最后却名声扫地

其中的华裔富豪就是蔡至勇,他在追求美国前总统乔治 · 布什的弟媳时,向对方赠送了一枚价值24.3 万美元的订婚戒指,后来该戒指升值到43.4 万美元,由于与对方的恋情告吹,他将对方告上了法庭。

而在这之前,他共结过 4 次婚。

击败巴菲特,他曾是60年代股神,最后却名声扫地

左边为蔡至勇,最右边为小布什弟媳

同年,蔡至勇死于多器官衰竭,享年79 岁

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巴菲特曾经说过:

在潮水退去后,才能知道谁是那个没穿泳裤的人。

蔡至勇正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赌徒,在顺风顺水的时候喜欢冒大风险,下的注也越来越高,繁荣时期崛起很快,当经济掉头向下时,他却没有负重前行的动力和能力,能够成功更多是赶上美国国力和金融鼎盛的年代。

他有很好的大局观,擅长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机会,但缺乏韧性和能力去将愿景一步步实现,他看得到金融超市的前景,但实现它的却是别人。

他对金钱过于执着,面对熊市和公司经营危机,他选择的是牺牲员工和股东的利益套现出局,这一点巴菲特则高明得多,为了跟客户的利益保持一致,他经常将自己的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基金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在熊市时他选择的是将股东资金归还,而不是将基金出售。

一个股评家曾说过,善良也能产生复利,这或许是巴菲特能拥有千亿身家,而蔡至勇只有几亿的原因。

而喜欢追逐年轻貌美的白人女性,屡次离婚又结婚可能是源于其早期赴美时因华人身份而倍受歧视,于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找回尊严。

尽管性格有不少负面,但他作为第一个站上华尔街之巅的华人却是不争的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蔡至勇的儿子 -克里斯托 · 蔡最终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在纽约成立了蔡资本公司,如今仍活跃于华尔街,只是他的名气相比父亲来说小了太多太多。

击败巴菲特,他曾是60年代股神,最后却名声扫地

作者: 网站小编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说!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