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6 15:07
医疗 疫情
来源|青桐资本(ID:qtziben) 作者|爱观察的青桐资本
医疗行业受疫情影响,宏观面利好,落到具体赛道,又将呈现哪些细分化影响?防护和治疗短期需求爆发,如何抓这波红利?受疫情波及煎熬中的领域,又将如何度势克艰?
我们推出青桐观察特辑,聚焦离“抗疫”最近的医疗行业。
医疗是青桐资本重点关注和服务的行业。本期汇聚医疗组7位资深同事的调研、分析和总结,将从体外诊断、互联网医疗、生物制药、医疗服务4大领域,切入具体赛道探讨短期、长期内影响、产生的新需求、资本的新变化,将医疗行业一手鲜活的信息速递到大家面前。
此外,作为企业公民,青桐人积极伸出援手,发动内部爱心捐款。捐款资金用于购置口罩、护目镜等近千份防护物资,目前已送达武汉两家新冠定点医院。另一方面,我们与数百位医疗项目创始人密切沟通,发现特殊时期新的需求、探讨如何及时地给予支持。
“聚光灯下”的体外诊断
纵观体外诊断(IVD)赛道,这两年持续火爆。它在创投两端表现呈明显分歧:在项目端,创业公司纷纷杀入,玩家众多但鱼龙混杂;在资本端,IVD领域投资难,投资机构出手困难,却是不争的事实。“试剂盒”作为当下2019-nCoV检测的关键词,更把IVD推到聚光灯下。
资本对IVD项目的主要考量点有哪些?青桐资本总结发现,中后期IVD选择以传统PE思路,看财务合规性及上市可能性。中早期项目的选择,则集中看4个大标准:临床需求、行业供给、团队能力、渠道资源。
1.合格的临床需求=真需求+大需求+买单能力
看准真需求。产品卖点和医疗机构痛点高度契合,才是真需求。一句话,辨别真伪需求,主要看医生是否在临床上使用到。
大小需求,主要取决于病种人数。大需求表现在,患病率、致死率高,如癌症、心血管疾病、血液病等领域需求。而孤儿病等,其患病人数相对少、致死率低。
买单能力上,分为2类:低买单价人数多、高买单人数少。前者在新冠肺炎检测上有明显体现。感染类疾病,一般会用PCR来测,其在门诊场景中适用,部分原因在于成本低,门诊患者负担得起。而另外一些产品,如NGS方法,成本较高,适合危重症患者。
2.行业供给端:稀缺或研发速度
在供给端,需求+稀缺才是体现高价值和商业壁垒的基础。所以,可从2个角度切入:产品市场稀缺,能在细分领域独占热度;或研发进度领先,迅速抢占主要市场。
3.团队能力:持续研发能力
优秀的团队,除了能把握供给端、需求端的选择,同时,还应具备持续研发能力。持续研发能力,可以从在研产品数量、在研产品质量等维度来判断。
4.渠道资源特点
IVD要卖试剂盒等产品,涉及的销售思路与传统医疗器械类似。因此,渠道能力的判断很重要。主要有两种打法:第一种,有强PI领导做实验,渠道能力呈现自上而下;另一种,则是强销售代理商渠道驱动,渠道能力呈自下而上特点。
总的来说,临床真实需求、有一定供给稀缺性、团队优异、渠道资源好的项目,更容易在新一轮融资中胜出。
生物制药:体量巨大的拥挤赛道
生物制药,如今已拥有破千亿市值的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赛道。这里的讨论囊括CRO、CDMO方向。青桐资本将从2个维度:项目阶段、细分领域分析其产投特点。另外,疫情之后势必推动相关疫苗的快速发展。
新药研发在2019年经历了一次小低潮,大部分资金对其投资放缓。主要原因有2个,一是新药研发的估值,整体都在比较高的水平;二是新药研发的不确定性因素多、成功率低、周期长。从项目质量和投资关注度来看,二八分化的趋势逐渐明显。
1.项目阶段:新药研发投资呈两极化
先看项目阶段唯度,青桐资本研究发现,资本对项目喜好呈两端走趋势。早期项目,处于临床前研发的阶段,其估值足够低,主要投资核心团队价值和新药未来发展空间。而后期项目,主要指产品在临床II期阶段已有一些有效数据,未来上市可能性相对明确。
2.细分领域:高端制剂和细胞治疗受关注
在高端制剂方向,青桐资本与众多药企交流后发现,吸入制剂、透皮贴剂等高端制剂,已是药企目前的关注点,尤其是首仿品种。此类高端制剂,具备两方面优势:一,临床通过概率相对高、风险比较低、投资回报速度快。二,作为新剂型,其未来上市价格相对可控,短期受一致性评价和“4+7”政策影响较小。
在细胞治疗方向,包括病毒载体、基因治疗等方向,虽然赛道内项目大多处于中早期阶段,但代表未来新技术发展方向,资本比较看好。
另外,针对本次新冠肺炎潜在适合的药物研发,主要集中在疫苗方向,深耕研发的企业有望厚积薄发、赢得估值上涨红利。
青桐资本在调研中发现,在医药外包市场众多优秀的CRO/CDMO公司,其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和阶段。创新药企如能找准合作的CRO/CDMO公司,可大大加速研发、审批和临床速度。青桐资本医疗组目前已进行系统盘点,比对各细分领域CRO/CDMO,并与服务的客户就实际运用深入探讨。
医疗服务:在线问诊成“抗疫第二战场”
医疗服务涉及领域广,我们将重点从5个方向探讨疫情带来的中长期影响。
1.民营医疗专科服务:短期内煎熬
线下医疗专科行业,近年来整体不断扩张,其在运营、融资中遭遇不小阻力。一些项目在一级市场拿到很高估值,但同时也面临巨大对赌业绩压力。
短期内,疫情对线下民营医疗专科服务冲击大,特别医美、口腔、眼科等消费属性强的医疗服务。将影响到它们的一季度,甚至上半年业绩。收入大幅缩水,人员物业成本居高不下,一季度会比较煎熬。
青桐资本在跟客户交流中,建议把疫情期作为积累病源、品牌推广的时间。近期多扩展线上工作,开展互联网诊疗、互联网营销等业务,尽量降低损失。目前已收到一定效果。
从中长期看,整个民营医疗专科服务,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国内市场巨大,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仍未解决。疫情将对于财政、医保费用产生重要影响,专科分化是无法避免的趋势。而且,民营医疗历经多年发展,已相继跑出有实力的玩家。
青桐资本总结出,好医院的8大特点:(1)高客单价高利润率,盈利能力强。 (2)诊疗人次增长快,获客能力强。 (3)病床周转快住院天数短,营运能力强。(4)总资产增长快,受资本青睐。 (5)场地设备投入中等,初始投资适中。(6)人员数量、人员薪酬占比均较低,医生依赖度低。(7)诊疗资源增长快,服务供给量增长。(8)诊疗资源集中,二三线城市空间大。
2.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风头正劲
互联网医疗,前几年发展或多或少遇到问题和瓶颈。这次疫情,短期来看,对在线问诊平台和社区,在政策支持、市场教育、流量和数据等方面都是利好。
从微医、丁香园的数据都得到论证。截止2月3日统计结果,2020 年1月支付宝、春雨医生、微医在线问诊服务超过400万,较2019上半年月均活跃量65.6万人增加5倍。
青桐资本的建议,主要针对医生和平台运营。伴随访问量的激增,对医生的需求压力加大,每个平台会竞相引入更多医生进驻。这个阶段较为关键的点,要通过医生补贴、义诊等方法,更好地获取用户和医生。
在运营方面,如何提升疫情期间的运营效率。建议要甄别用户的真实需求。可通过制作背景采集表、了解用户个人情况、患病情况、服用药物等方法,来提升疫情期间的运营效率。同时,访问量激增,还需关注服务器压力。
但从长期看,先前遗留的问题依然存在,仍需要整体政策的配合。
3. 医疗信息化:对服务商利好
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服务快速上线,尤其是实体医院的网上诊疗,都需要信息化服务助力。这对医疗信息化服务商利好。
目前,互联网医院的用户端入口主要包括微信小程序、微信服务号、移动客户端、PC端等。疫情期间,临时开发移动客户端显然不现实,成本高、耗时长。简洁的微信小程序、服务号功能,成了政府部门、医院的优先选择。
青桐资本研究发现,已有信息化企业看准这些需求,相继推出针对性的服务,免费为政府部门或医院快速搭建平台。
回到医疗信息化整体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在Sars之后得到快速发展。但数据安全、医疗数据孤岛、医院替代成本高等痛点依然存在。之前的龙头信息化公司,会保持领先优势,如威宁健康、东华、创汇康,将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另一方面,能够为细分市场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企业,也极具竞争力。
4.医药流通:短期利将被整体面稀释
疫情对医药流通短期内影响明显。诊断试剂、药品等物资流通量增加,疫区尤其是湖北省本地的流通企业,迎来机遇。一季度疫区流通企业相对受益。中长期看,考虑到疫情对当地交通的管制、人员返工时间延期、支出成本升高等因素,医药流通企业,从疫情相关物资业务获得的增量,抵消成本、费用增加、常规业务下滑等带来的损失,推测疫情对流通行业整体面的积极影响较小。
另外,医药流通行业,受制于前两年政策影响,特别是“两票制”和“4+7带量采购”的长期影响很大。如何做好转型、信息化企业如何做数字化营销等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5.AI诊疗:产品与设备厂商沟通的好时机
在AI诊疗方向,疫情推迟了产品拿证和已有医院落地的进度。相关企业只能打磨迭代产品。而从长期来看,行业存在的问题仍未改变。
青桐资本建议,如果产品需搭载设备落地,这个时间正是跟设备厂商沟通的好时机。大家时间都相对充足、沟通效率会更高。
医疗器械:长期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大部分器械类企业,短期将受到疫情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三甲医院第一季度抗疫、第二季度修整,平时有大量需求的市场,如骨科、眼科等,非紧急的手术都将大范围延后。整个器械赛道的企业,正经历临床、取证延迟,入院、销售受阻等问题。
但也有一部分和抗疫相关的设备品类,因疫情而受到资本关注。青桐资本总结发现:
1.疫情暴露出目前全国三甲医院的设备数量,并不尽如人意;
2.国内外设备技术水平也有一定差距,例如救助很多病患的ECMO人工肺,大都是进口;
3.国产的制氧机、呼吸机、移动DR也在抗疫期间大显身手,展现了部分国产器械厂商的硬实力。
疫情之后,随着国家对公共卫生领域和传染病、呼吸类医院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加,相关设备采购和耗材需求会增加,国产化投资也将进一步利好。
从不同疾病领域看,随着大众对肺部健康的关注提升,肺部介入也可能成为新的方向。中国的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一直排名头部,但由于肺癌在国外发病致死率不高,可借鉴的技术也相对较少。
康复类设备、家用监护设备、治疗用的手术机器人、院内的服务机器人等领域,中长期也将受到更多关注,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另外,青桐资本建议,在疫情期间,企业在寻求融资、资金对接外,还需进一步打磨产品,与渠道、医院等合作方保持密切沟通,确保疫情结束后运营重归正轨。
医疗资本市场:国资渗透,偏好本地项目
对医疗创业项目来说,资金是另一个重要抓手。疫情影响之下,我国生物医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又有什么信号传递出来了呢?青桐资本完成近百家重点医疗投资机构调研和总结。
首先,各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纷纷出台企业发展优惠政策;金融机构提供了多种融资方式。企业可最大化利用各种工具稳定业务,高效获得资金支持。青桐资本一直在关注和搜集相关信息,帮助服务企业寻求多种融资途径和支持政策。
同时,各地政府引导基金,在疫情期间,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尤其是对防疫医疗设备、疫苗研发生产等领域高度支持。它们通过2种方式发挥影响:一方面,鼓励引导当地市场化基金的投资方向;另一方面,规定其下属子基金,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来重点投资相关企业。
青桐资本调研发现,国资在疫情之后相当时间内,将保持在投资引导上的强势参与,而且一些市场化基金,也正加大跟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合作。国资对项目有明显偏好,一方面,对成熟标的需求更高,在项目阶段、地域、业绩方面皆有考量;同时,更偏好区域性项目,以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结 语
医疗行业冲在“抗疫一线”,此次疫情对于未来整个中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医药、医疗和医保的发展,势必将产生影响。
疫情短期对防护和治疗需求影响较大,医用防护耗材、诊断试剂、治疗药品和疫苗已是关注重点。相关细分领域例如抗病毒治疗、疫苗、医疗信息化等会受到政府和社会资源的加速投入。对于线下专科医疗服务、大部分医疗器械、医药研发等领域,受疫情波及,短期内面临现金流、运营成本的考验。
中长期来看,医疗行业各细分领域,度势克艰之后,关键仍需回归商业本质,加速解决其市场痛点,推动研发创新、需求挖掘、以及商业化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