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粥左罗的好奇心
本文不短,但值得你看完认真思考一下。
1
疫情下,每个职场人都要思考这4点
为什么疫情后一定会有一波裁员?
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过多分析,看政策就知道了,国家比我们敏感得多。
拿北京举例吧。2月6日北京出台了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
我拿关键词“裁员”检索出两条相关信息:
1、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中小微企业承租京内市及区属国有企业房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照政府要求坚持营业或依照防疫规定关闭停业且不裁员、少裁员的,免收2月份房租;承租用于办公用房的,给予2月份租金50%的减免。
2、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对受疫情影响较大,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按6个月的上年度本市月人均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参保职工人数,返还失业保险费。
政策都出来了,就说明一定会有一波裁员。
为什么1月25日左右时,整个网上各地的网友都在留言呼吁自己所在的城市延期复工,而政府却一直在等一直在等?比如北京就是,快到不得已的时候才出台了延期复工的政策,之前一直是2月3日复工。为什么?
因为国家比你着急,国家知道每多一天数亿人不工作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一天不搞生产,一天不搞经济,都是很严重的事情,我今天刚去了超市买菜,两个西红柿15元,两根黄瓜15元,一个小西瓜50元,连两块姜都超过10元。
疫情当下的影响是显性的,不搞生产不搞经济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是隐性的,收入下降,失业,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就会出现。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在各种出台政策减少企业裁员。
一些行业尤为明显
但各方都会波及
旅游业、酒店、餐饮、商场、线下零售、交通出行、影视、线下娱乐场所(影院、KTV、网吧、健身房、游泳馆等)、线下培训教育等等。
这些行业影响很大,一定有裁员,比如旅游业,去年春节假期,全国总旅游人次是4.15亿,收入是5139亿,今年这5000亿去哪找?
这些行业成本高但利润率不高,需要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进来才能持续经营,能赚大钱的一定是少数,很多都是平衡略有盈利,如果几个月没有现金进来,恐怕要裁员节流,甚至有的直接关掉,一部分人失业。
还有一种裁员,是转型裁。
比如很多餐饮转型成外卖的了,企业可能会很好的活着,但线下很多员工就不需要了;比如很多培训转型线上了,线下关停了,但并不是每一个线下的员工都能做线上;还有一些企业,这段时期会把不赚钱的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业务砍掉,会把探索型的未来一年内不见钱的业务砍掉不少,等等。
各方都有波及是什么意思?
就是你不一定会失业,但你需要换工作。因为不少本来就经营不善的企业可能要走到头了,做得好的会更好,行业内部整合重组,你还是可以在其它企业找到工作,此时你需要考虑的是:重新找工作,我还能拿到这个收入么?更少,还是更高?
如果你的公司必须裁员
会轮到你么?
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假设:
假设你们公司有50人,要裁掉5—10人,会轮到你头上么?
这个问题的价值在于,如果是裁1%,那么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但是如果是5%、10%、20%呢?
你还觉得安全么?你还自信一定不会轮到你头上么?
如果回答是好的,那么恭喜你。如果是否,那你要认真对待。
因此这个问题本质是:
在你们公司,你个人的安全线在哪里?
希望你是最安全的那20%。因为那时最核心的,除非公司彻底倒掉,否则轮不到你头上。
既然讲到这,你也可以再多问一句:
你们公司在行业的安全线在哪里?如果这个行业要洗牌充足,如果一定会倒闭20%的公司,会轮到你们公司么?
如果你回答“是”,那么疫情过后,即使公司不裁你,你也应该主动换一家,换一艘更安全的船。
大部分升职都是追认的
大部分被裁都是滞后的
大部分升职都是追认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大部分老板在用人上,是很谨慎的。在考虑是否让一个员工升职时,他们都会想一个问题:万一他做不好怎么办?
所以,在你还没有证明自己的能力,免除老板的后顾之忧时,老板一般是不会让你升职的。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升职,都是被追认的。
这篇文章为什么让你思考,假如你司一定裁员会轮到你么?
因为跟升职一样,大部分裁员行为也是滞后的。
我曾经做员工时,经常想,要是我是这家公司的老板,我早把XXX、XXX和XXX给辞退了。
等到我创业做老板后,变了,我经常想的是:要不再观察一下?要不再给个机会试试?
因此,很多被裁,都是滞后的,是公司实打实的确认你确实不行后。
这也是第二个问题的重要所在,因为很多人其实还有救,但前提是:你意识到了你的安全线很低,你意识到你很危险了。
否则就是那句:
其实很多人早就该失业了,
正如,其实很多企业早就该倒闭了。
2
我们该做什么应对?
每个人都要学会演练“自我攻击”
自我攻击,这不是自虐么,为什么还要刻意主动去演练?
因为如果你身上有漏洞,迟早别人会来攻击你,如果你经常演练自我攻击,就可以在别人攻击你之前发现漏洞,然后自我修复。
这是我从企业经营中得到的启示。
罗振宇在一期音频中提到,他们公司后台有个软件,叫“混沌猴”,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基于它的工作原理。“混沌猴”每天的工作就是快速随机点击得到APP的所有按钮,就像一只上蹿下跳、毫无章法的猴子那样给得到APP的系统制造各种混乱,直到把软件搞崩溃。而后它会自动生成系统故障报告发送给程序员,程序员第二天上班时就会根据报告内容修补漏洞、完善系统。
无独有偶,阿里巴巴也有类似举措。他们专门组建了一支蓝军程序员队伍,日常工作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攻击自家公司的系统,找到bug,而后修复。
无论得到还是阿里巴巴,他们企业中存在的漏洞,如果不是自己及时发现,那么一定是被别人发现,被用户发现,这样的话不如自己发现,然后自我修复,这就是通过刻意自我攻击的演练在周而复始的“自我攻击-发现漏洞-修补完善”中不断提高内部系统的稳定性与体验感。
每个人做事,也是如此。
比如写文章,我经常跟我们的编辑说,一篇逻辑清晰、表达顺畅的文章必然是经得起推敲、承受得住拷问的。所以,你写完一篇文章时,不妨做一遍自我攻击,刻意质疑自己,这样你就会发现:我这个观点可能会让人觉得很绝对/我这个案例可能读者看了会觉得我以偏概全/我这个说法别人看了可能会说我格局不高....
然后怎么办?你就去做针对性的修改。
我写的很多文章,逻辑都很严密,很少出现被读者发现很多漏洞的情况,因为我习惯了自我攻击。
做训练营也是如此,我们也会考虑,如果我是一个学员,我进来后,体验完整个营,我可能会质疑或者攻击哪些地方,那我就直接去改进了。
做好任何事都是如此,你要在别人攻击你之前,演练自我攻击,然后修复,自我完善,这样留给别人攻击你的地方会大大减少,这本身也是一种持续进步的方式。
还有种说法叫“挫折演习”:就是通过模拟自己遇到麻烦,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处置,锻炼自己“扛事”的能力。
为什么要进行「挫折演习」?
因为打倒一个人的往往不是挫折,而是“我没想到”。
比如,几乎没人会去想赛场上能出现泳镜进水这样的意外,因为这几率很低很低。可概率低不代表不会发生,一旦发生,对运动员造成的影响,就是100%。而菲尔普斯通过日常训练中的「挫折演习」,早已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意外”,所以就算发生了几率几乎为0的意外,他也能从容应对,因为他早就做好了100%的准备。
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说过:
黑色的想象是一个友好的忠告,提醒我们有些事情要准备好。你有没有想过它,并不会改变它未来出现的概率,而你有没有做好准备,却足以影响你遇到之后的遭遇。
人生本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倒霉的事情总会发生,学会「挫折演习」,让自己提前做好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准备,总比意外到来时,自己手无足措的要好。
越是非常时期
职业精神越重要
疫情之下,大部分公司的经营都会受影响,哪怕已经开工的,也基本都是在家远程办公。
这种特殊时期,员工的职业精神就会格外被看重。
什么是职业精神?
有一期写作训练营,刚好跟我很多工作时间重叠了,所以那段时间经常熬夜,精神状态不好。
有一次晚上给高阶训练营做了一场95分钟的改稿直播,讲完感觉整个人就蔫了,特别疲惫,其实直播之前人也是蔫的,因为那几天做了500页的PPT,实在是累,直播前后都是蔫的,但整个直播的过程中,其实一直保持着很不错的状态,这是我对自己一直以来的要求,要有职业精神,你可以跟大家说自己状态不好,因为你忙这忙那,但话说回来,这跟听你课的人啥关系呢,又不是他们导致的,所以你没有理由。
我一直都这样要求自己,之前我因为写薇娅和李佳琦,经常看他们直播,我在他们身上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始终如一的职业精神,这给我很大的力量。
双十一期间,薇娅每天都直播六七个小时,状态却能做到始终如一。不累么?肯定累,可能她做完直播也会蔫掉,但我跟朋友说,你看人家,不管什么时候你打开她的直播,看到的都是永远是积极的、正向的情绪,她从来不给你展示疲惫的状态。
有一天她粉丝问她是不是感冒了,因为她的声音有点哑,她特别阳光的笑着说:我没有感冒,我没有感冒,就是最近直播多了,嗓子有点哑。
你看李佳琦,很多时候,无论他的妆画的有多好,都难以掩盖他的劳累,黑眼圈特别严重,一看就很疲惫,但是你也能看到,他一直试图让自己保持兴奋,热情洋溢的给大家讲产品。说实话,真的佩服。
疫情这段时期,很多人在家办公,肯定状态不够好,很多人每天在焦虑中渡过,工作效率也不高,工作响应不够快速。
所以,越是这段时间,越是看一个人是否有职业精神的人。
没有职业精神是怎样的?
你是什么状态,就呈现什么状态,你不开心,就是不开心的样子,你状态差,就表现状态差的样子,这就是没有职业精神,有职业精神的人都是,装也要装出应该有的样子,你有你的理由,但别人并没有义务体谅你,因为那就是你的工作。
希望每个人这段时期,在自己的工作上都保持职业精神,加油。
这样说来,这段时期也是你为未来赢得“追认升职”的时期,越是这时候,越是领导认人选人的时候。
越学会向老板提供“可感知价值”
你会更值钱,更安全
洗衣粉如果想起到更好的去污效果,就得添加“活性酶”。可是“活性酶”是看不见的,你在广告宣传中怎么更好的告诉消费者呢?
聪明的厂商就在洗衣粉里掺入了很多五颜六色的小颗粒,同时在广告宣传中大力宣传自己产品添加了活性酶,很多消费者看到这些五颜六色的小颗粒,再加上广告,就自动认为这些小颗粒就是活性酶,以此达到宣传效果。
我之前春节去云南,在一个小县城的集市上,看到一个穿着朴素的老奶奶,提着一个篮子卖鹅蛋,旁边站着一个满脸脏兮兮的小男子,是她的孙子。
我过去看了一下,鹅蛋上有干巴巴的鹅粪,老奶奶说自己养的几只鹅攒下的,我就都买下来了。理论上,她应该把鹅蛋洗得干干净净的再出来卖,但要是洗干净了,她说这是自家养的,我可能会怀疑一下。
所以,鹅粪虽脏,但起到了宣传作用。
讲上面两个例子,其实是在讲一个词「可感知价值」。
什么意思?
就是很多东西有价值,但别人不好感知,要通过某种方式提供出可感知性来。
人在职场也是如此,你创造了价值和别人能否很好的感知到你创造的价值,是两码事。同样是认真做事,能力相当,有的员工在公司就存在感很弱,有的员工就存在感很强,其实两个人创造的价值可能差不多,只不过后者提供了更多的可感知性。
如何让你创造的价值更可感知呢?每次当你辛苦的做了一件有价值的事,同时领导、老板和大部分同事可能都不太知道的话,你就多想想办法经意或不经意的在合适的时机、场合,讲出来或者侧面展示出来。总之,你得想办法让别人感知到。
疫情这段时期,这件事更重要,因为远程办公,可感知性更差。
想稳定,你得有铁饭碗
讲一个词:虚实。
2016年准备换工作,每次面试我就特别关心:
请问能给我什么title?
如果你给我高级编辑、新媒体主管、新媒体运营经理之类的,那都免谈,因为我已经是新媒体运营经理了。那时候真的特别注重这个,而且还会假想出很多外部评价。
回首过往,只觉得自己太“虚”荣。
很多人都如此“虚”荣过,费尽心机,辗转跳槽,追逐什么主管、总监、副总裁、总裁等各种虚头巴脑的东西。
很多人对外做介绍时、出现在海报上时,也喜欢给自己罗列一大堆标签,XXX第一人,XXX达人,XXX狂人,曾担任XXX。
这些title,本质上是没有力量的,是一个人没实力、不自信却又很虚荣的表现。
我曾追逐过那样的东西,所以2017年我有了个副总裁的title,写文章时也在标题里加过「90后副总裁」「毕业两年半做到副总裁」。
副总裁,title是真的,但背后是虚的,我80%的时间都在写课和讲课。
什么是「实」的,是真正有力量的?
比如给公司赚钱的能力。
我用「90后副总裁年薪50万」这个title写文章时,有用户留言:这是什么副总裁?年薪才50万?真够低的。
读者眼睛是雪亮的,「副总裁」这个title是没有力量的,你也叫「副总裁」,别人也叫「副总裁」,你年薪50万,人家年薪500万,你管仨人,人家底下300人都不止。
为什么?人家能为公司一年赚几个亿。
所以你要敬畏背后的东西。
毕竟这年头,老板们学聪明了,你要什么给你什么,不就是一个title么,你想要,我给你。所以你看,现在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里,总监、副总裁遍地都是,领导比员工都多。
再反过来说,我不算牛逼,但毕业两年多混到那样,至少不也算差,至少老板还愿意给我这么一个title,也没随便给别人,为什么?
同上。老板愿意给我个「虚」的东西满足我,是因为我有「实」的东西满足他,即我有帮他赚钱的能力,一年给公司贡献一千多万收入。
什么是真正的铁饭碗?
很多人在职场上追求title,各种title往身上挂,殊不知,行情不好的时候,先干掉的就是你。
为什么?因为你没搞明白「title的名头」和「title背后的力量」。
你的一切价值,来自于你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来自于你能为公司赚到钱,而且能持续的创造价值,这是你能领高工资、且一直能领高工资的原因,而不是因为你是「总监」或「副总裁」。
我在第一个部分讲到了「土壤」,现在我要说:「虚名」一文不值,「土壤」才是力量,才是你的铁饭碗。
什么是「土壤」?就是「title背后的力量」。
要培养「土壤」,而不是追逐「虚名」。
比如我不再在乎自己是小编、新媒体运营经理、内容副总裁还是自媒体人等等,我一心培养自己的写作和传播能力,这就是「土壤」,有了这个实的东西,我就可以不用怕没饭吃,不用怕没钱赚。
我也不再怕什么公众号衰落,衰就衰呗,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总归需要优质内容,公众号完蛋后,必然有别的再长出来,到时候我依靠「土壤」可以让自己再长出来。
如果没长出来呢?那就说明「土壤」没培育好。
公众号长出来时,很多传统媒体人大喊日子不好过,为什么?因为这些人在那个位置上时,没有花大力气培育能让自己长盛不衰、驾驭变化的「土壤」,不信你盘点一下,公众号的头部公司里,有多少是曾经的传统媒体人在主导着,这些人就是培育好「土壤」的那批人。
曾经我朋友跟我说:我在这个行业做销售,过几年这个行业不行了怎么办?我说,「你不是一个名销售,你是一个掌握谈判销售能力的人」,这个行业死了,你不会死,你会在另一个行业里活下去。
年前,我一个写作训练营的学员到我们公司玩,她还是在校大学生,传媒专业的,她对公众号、抖音这些都感兴趣,但因为还有两年多才毕业,她担心现在学习运营公众号毕业后公众号没了,她担心现在玩抖音毕业后抖音不火了,问我怎么看?
我说,你关注的都是偏形式,你可以关注更本质的能力,比如你是一个掌握传播能力的人、掌握营销能力的人、掌握文案能力的人、掌握品牌打造能力的人、掌握视频制作能力的,这些平台任它们兴衰更替,你都不怕没有饭吃。
因为你掌握的是这个变化的商业世界中那些不变的东西,所以,你稳定,你稳赢。
所以,要有真正的铁饭碗。真正的铁饭碗,不是title,不是资历,不是一份工作干到退休,而是你不想换工作时没有哪个老板舍得让你走,是你想换工作时一堆老板邀请你加入,是有一天你不用再通过写简历四处求职才能找到工作。那才是,老铁。
END
编辑|思洋 校对|坚果 视觉|牛小伟
文章已获得转载授权,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