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TMT

没有哪个公司天生适合你

最近看到读者交流群里有小伙伴为自己的处境担忧,身为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不像开发一样只要带着耳机写好自己的代码就好了,需要跟各方人员接触。

最近看到读者交流群里有小伙伴为自己的处境担忧,身为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不像开发一样只要带着耳机写好自己的代码就好了,需要跟各方人员接触。

上至领导层,下至执行层,中间还会涉及业务需求方、用户反馈方等等不同角色的人群都会是你要触及的对象,可能每一方所站的落脚点和关注的侧重点都不同。

如何在这个四面围网的环境中规划落地产品,如果你不是纯执行层面的产品助理,那么势必要考虑并且面临这样的问题。

C端产品可能情况还稍微好些,因为都是一些普适性需求,谁能最先满足,谁能最优提供,那么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就不会做得太差。

而B端产品,尤其是产业互联网的范畴,各方涉及的牵扯太多,很多时候除了产品层面的设计规划,更多需要面对多方利益的协调,会很为难。

01

如果你一直在创业公司,偶然进入到大公司后会有很多不适应。记得还在16年的时候,一位同事去了某大厂做产品,过了一段时间跟我们的技术同事说,感觉她当时所在组的技术开发还不如之前我们创业公司的同事,这让那个开发的小伙伴还有点自豪,觉得自己能力并不比大厂的差。

大厂因为人员充足,每人只需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好,所以很少会出现创业公司那种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情形,长此以往,难免让个人滋生出一些怠慢和懒惰。

敏锐上进的人可能会在工作之余保持自身的进步和成长,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而没有这个意识的人就会放任自己,随波逐流。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跟我说,在大公司做产品,真的替开发着急,就像有人之前说的,在创业公司一个星期能干完的活,大公司可能会拖拖拉拉一个月。

开发时长不紧不慢是一方面,出现问题追踪反馈又是一方面,比如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结束后的问题发现和跟进,总会让人觉得真难推啊。

02

除了过程中的问题,很多小伙伴还会遇到启动时的艰难险阻。比如领导层开会决定需要做一个东西,可能是报表信息化,可能是流程线上化,这是迈向数字化的毕竟之路。

但作为偏传统型企业,产品经理真正在去和各方进行业务需求调研时,他们会出现很多排斥,首先是对这个事情其实不太认可,但在领导层的会上不表达,所以阻力都会堆积到产品的推进上。

其次,领导层的视角和业务的视角会出现不同,比如流程线上化,在当前阶段他们会认为额外的填报会给他们带来很多额外的工作量,所以并不太愿意接受。

这些情绪和态度,业务方可能不会跟领导表达,但会体现在你推进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书上、讲座上以及干货文章中都反复强调, 数字化是一把手工程,需要自上而下。

这种情况会出现在很多产品经理尤其是B端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中,所以首先要解决的不是产品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以及流程的问题。

03

不论是产品工作,还是其他岗位的工作,在任何一家公司中都会遇到多多少少的问题,毕竟公司不是你家开的,不能随心所欲,而且就算是自己家的,只要上规模后,也会有相应规定要遵循。

没有哪个公司天生适合你,我们需要做的是适者生存,如果大方向上你觉得是符合并且能接受的,那么日常中的一些问题就需要解决和磨合。

前两年身边有个朋友研究生毕业后进入B厂,呆了一年左右进入另一个大厂,而且在如今用户数最多的一个产品团队,但他总觉得差点什么。

当时他毕业就结了婚,所以与爱人两地分隔,后来离开北京回到了二线城市,也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国企那种单位。可不到一年后,再次跳了槽,去了另一个养老式的研究院工作。

频繁换工作,其实对个人来说并非益处。记得多年前听过一句话, 对于每项工作都不能呆太久的人,要么是选择力不行,要么就是坚持力不够。

04

每个人在遇到问题时,遇到让自己不能接受的情境时,第一反应是退避,这是个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每个人都会这样,这很正常,也无可厚非。

但作为不断成长乃至不断成熟的我们来说,放弃很简单,走下去才更难。我们不能一遇到问题就萌生退意,就像不能一遇到不顺就寻死觅活一样。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新的一年,一起加油,共勉!

来源 | 产品那些年(ID:pmnaxienian)

作者 |慕斯姑娘;编辑 | 放开那芒果

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作者: 网站小编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说!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