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TMT

淘集集“死亡”之后,社交电商还有戏吗?

万万没想到,一度被公认为“拼多多第二”的淘集集就这样完蛋了。 12月9日凌晨,淘集集创始人张正平通过公司的官方微博发布了一篇名为《已尽力未尽责》的公告,宣布并购重组由于资金未能如期到账而失败,接下来公司将

万万没想到,一度被公认为“拼多多第二”的淘集集就这样完蛋了。

12月9日凌晨,淘集集创始人张正平通过公司的官方微博发布了一篇名为《已尽力未尽责》的公告,宣布并购重组由于资金未能如期到账而失败,接下来公司将寻求破产清算或破产重组。也就是在前一天,张正平还发了一封《致一起拼搏的淘集集同学们》公开信,似乎也是在向员工袒露着公司的结局。

淘集集“死亡”之后,社交电商还有戏吗?

从张正平发的破产公告中来看,他将自身的失败归结于“资金未能如期到账”。但结果真的是这样吗?

创业不易,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下半场和经济新常态的形式夹击之下,很多的中小企业都在断臂求生甚至不知道明天和倒闭哪个先来。不胜唏嘘之际,作为一名互联网老兵、新经济观察家、《超级带货》的作者,有必要从淘集集的“意外”退场,聊一聊当下的社交电商新机会。

淘集集“死亡”之后,社交电商还有戏吗?

【双十二前夜的破产并非突然,淘集集的“死亡”先兆】

与其他电商平台的商家紧锣密鼓地备战双十二不同,在12月9日当天,淘集集上海总部五牛控股大厦堵满了讨债的商家、客户以及员工。其中有的商家被拖欠的货款从十几万到百万不等,有的商家不仅赔上了所有的积蓄,还动用了信用卡、民间借贷渠道。很明显,这个在社交电商大池中搅闹一年有余的玩家彻底断开了连接。

天眼查显示,淘集集属于上海欢兽实业有限公司,注册时间为2017年,注册资本100万元,实缴资本63.592万元,淘集集CEO张正平持股99%,目前经营状态为存续。而公开资料显示,淘集集上线于2018年8月,其用户定位比拼多多更为下沉,瞄准的是8亿月收入不足2000元的人群。在其上线的两周内,销售额就突破了200万元;上线9个月,用户月活量超过4000万,而拼多多用了21个月才达到这个程度。

看起来一切都很美好,但在今年的6月份,一些淘集集商家开始发现钱款要么延缓到账,要么无法提现。而到了9月份,淘集集上海总部开始出现大量商家进行集体维权。相关数据显示,自今年以来,淘集集连续亏损达12亿元,净资产为负6亿元,公司负债总额在16亿元左右。此外,淘集集在用户留存方面的表现实属令人捉急。也就是说,淘集集看似体量巨大,实则只是虚胖,甚至肚子里完全是空气。而这些种种,让淘集集逐渐触碰到死亡边缘。

要我说,淘集集的经历可以算得上是一场大型的黑色默剧。从其大喊“直逼拼多多”到如今发的“最后一条微博”和民众围堵办公楼,再到人去楼空与创始人油锅上的跳舞直至跑路。一切来得快,去得也快。匹夫有罪,怀其流量者自然不愿放弃这块肥肉,于是你可以看到,社交电商淘集集的“死亡”充斥着各大网站的头条。

淘集集“死亡”之后,社交电商还有戏吗?

【莫被浮云遮望眼,社交电商的万亿级市场已开启】

不过,放眼当下的社交电商市场,除去淘集集以外依然有着能打的拼多多、不断革新玩法的京东和苏宁,以及今年刚刚上市的云集。

互联网自身的狂野进化能力超乎想象,几乎所有的产业都能利用互联网重做一遍。社交电商作为电商模式中的一股新模式,已经从最初的萌芽到如今的下半场,从引流模式创新到系统化运营升级的进化是2019年中国社交电商行业的主旋律。

相比于传统电商,社交电商在流量、运营、渠道、用户及获客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其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几经摸索如今已开始全面崛起并成为支撑电商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2018年,随着拼多多的上市,让人们看到下沉市场的力量以及社交电商的巨大潜力,云集也被推上了社交电商的风口。2018年中国社交电商行业规模达6268.5亿元,且还有不断上涨的趋势。2019年社交电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市场规模达20605.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3.2%。据统计,2019年社交电商消费者人数已达5.12亿人,成为电子商务创新的主要力量。2019年社交电商从业人员规模预计达到4801万人,同比增长58.3%,社交电商行业的参与者已经覆盖了社交网络的多个领域。

【社交电商市场巨大,容得下多元发展】

零售电商产业如今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进化。在电商1.0时代,核心问题是去哪买、怎么买,因此发展起了支付、电商平台、物流、售后等一系列基础设施;而到了电商2.0时代,面对的则是服务驱动+消费升级所带来的用户需求蝶变,用户开始思考“为什么买”的问题;进入电商3.0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社交网络力量强势崛起,就让“社交+电商”成为一个最关键的解题思路。

淘集集“死亡”之后,社交电商还有戏吗?

其实社交电商一直是互联网企业的心心念,把握住这一点就等于同时抓住了用户与流量。我认为,中国的互联网社交电商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已经发展成熟、江山已定,而是依然处于战争阶段,尤其是在下沉市场和垂直领域。而社交电商的模式不止一种,为了便于看官理解,我将以拼多多、京东、苏宁和云集为例,将其分为三种。

首先是拼购类社交电商,以拼多多和苏宁领跑。我在新书《超级带货》中说过,拼多多的快速崛起不是偶然,而是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的必然。它以拼团模式为主的消费模式,利用微信的去中心化节点进行精准的商品分发,实现“货找人”的目的,满足了人们在体验高质量生活的同时对于性价比的追求。

而苏宁作为零售行业的领军人物自然也瞄准了社交电商这庞大的蛋糕。去年的苏宁818购物节发布会中,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宣布设立拼购日,且以正品回应行业。而最近,苏宁又在全国开展“拼购村”,以平台化的能力赋能原产地,不仅造富了当地人民,也让苏宁赢在了供应链端。

第二类是下沉类社交电商,以京东为例。目前下沉市场已经初步完成了从线下购物到线上电商平台购物的用户教育,新兴消费群体在崛起,他们的生活、消费习惯越来越向一二线城市人群靠拢,下沉市场的发展从1.0“买的到”阶段过渡到2.0的“买的好”阶段。为此,京东开放京喜平台,基于微信和手Q的两大亿级用户平台在内的移动端渠道,满足用户对于个性化的购物需求。

第三类则是云集的会员制社交电商。会员制社交电商是指在社交的基础上,以S2b2c的模式连接供应商与消费者实现商品流通的商业模式。而云集的成功上市,也让其从社交电商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云集的紧抓社群,改变的不仅仅是平台上的供应端与消费端,更是凭借模式创新赋能产业链和社会价值,让众多育龄宝妈实现自我价值,让个人得以深度参与社会经济变迁。

【结束语】

想让社交电商真正的从一种新奇玩法成为一种商业模式,还需要将商品、信息和用户三者真正连接起来,让电商销售终端无处不在,连通消费者生活的所有角落。

长期来看,社交电商依然是一个全新的玩法,未来也不会因为一两家企业的离场而黯淡。但随着5G技术、AI与短视频、游戏、直播等流量黑洞的出现,或许会让行业涌现出新的模式乃至黑马。就比如最近方雨这样的超级IP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的个人年会,探讨社交零售服务,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听一听。

当然,无论产业如何变迁,渠道和营销形式如何剧变,踏实做好产品、做好口碑才是正道。

王冠雄,新经济观察家、意见领袖,首个竖屏科技脱口秀雄辩·科技show主讲人、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曾在阿里巴巴、360、搜狗、蓝港等著名互联网公司负责相关营销工作,参与4次IPO,横跨行业主要领域。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科技热点快评,发布于微信、微博、头条、百度,各大门户及科技博客、媒体社群、短视频等30+全部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FT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作者: 网站小编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说!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