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若昀、陈道明等人主演的《庆余年》正在热播。12月11日晚,腾讯和爱奇艺视频推出VIP超前点播服务,在VIP抢先看6集的基础上,会员再交50元可在更新时多看6集。
消息一出引起巨大反响。12月11日晚间,“庆余年超前点播50元”的话题登顶微博热搜榜。有用户吐槽,充VIP是为了提前追剧和屏蔽广告,可结果并不如人意,剧中“财迷”范思辙都没这么会做生意。
南都记者注意到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视频网站会员的“坑”有多深?》一文,直指视频网站会员服务存在仍需用户付费观影、不去除广告等乱象。究竟会员用户的体验如何?视频网站的做法合不合理?南都记者就此进行了实测和采访。
1
平台试水VIP付费提前点播,会员看最新剧集还得再交钱
12月11日晚间,腾讯和爱奇艺视频正式开通热播剧集《庆余年》的VIP超前点播模式,此举迅速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当晚“庆余年超前点播50元”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榜首。
《庆余年》的“VIP专享付费超前点播”收费情况。
据南都记者了解,《庆余年》每周一至周三更新两集,免费用户一周可以观看6集,VIP可多看6集。如果VIP用户在12月16日20点前,愿意花50元打包购买剩余所有剧集,就能每周比免费用户早看12集《庆余年》。如果VIP不愿一次性打包购买,也可以每集3元的价格单独点播。
刚充值视频会员的小飞向南都记者抱怨, 已经被宰过一次,又要再宰第二次,而且超前点播50元远远超出心理价位。
提前解锁《陈情令》结局需支付30元
其实,视频网站的付费超前点播服务并非首次推出。8月6日,在大热剧《陈情令》还有6集完结之际,腾讯视频推出“VIP专享超前点播特权”,会员可支付6元价格点播单集,如果想提前一周看完剩余剧集需付30元。据媒体报道,截止8月8日15点,已有超过260万人付费点播《陈情令》。有网友质疑视频网站此举存在“圈钱”之嫌。
《明星大侦探》第五季曾推出单片付费
《陈情令》的试行大获成功后,《明月照我心》《没有秘密的你》《从前有座灵剑山》等电视剧也开始采用VIP付费提前点播模式。综艺方面,网综《明星大侦探》第五季的先导预告片“NZND破冰演唱会”同样采用这一模式。
除了电视剧外,观看电影也需要额外付费。南都记者了解到,免费用户只能观看视频平台免费专区电影,会员用户则享有“会员片库”,内容涵盖近期网络上线的优质电影。不过某些热门影片,所有用户都需付费购片,会员也仅享有购片折扣。
以最近上线全网的影片《少年的你》为例,南都记者实测发现,普通用户需付费12元才能观看,会员花半价6元可购买。此外用户付费后不能永久获得观影权,腾讯爱奇艺优酷三家平台对观影时限为48小时,芒果TV为自然日12天。
视频网站如此收费究竟合不合理?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对南都记者表示,如果视频网站和用户之间达成了合意,付费购片和付费提前点播可以视为一种正常的商业模式。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尽管大众付费意识日渐增强,但视频平台对会员二次收费、收费过高等行为,容易将付费推上畸形的道路,甚至反向助推盗版横行。在保护原创、打击盗版时,还应该考虑正版的来源以及收费是否符合市场机制。
2
广告形式五花八门,花钱买会员仍免不了广告
除了提前观剧,广告屏蔽,也是不少消费者买视频会员的重要原因,但是实际体验似乎与预期不符。“我买那么贵的会员是想要流畅的体验,而不是拿来看广告的,可是现在打开视频还要浪费我几秒钟看开屏广告。”会员用户小飞向南都记者表示。
会员登录视频App仍能看到广告
今年6月,浙江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开展的“视频网站会员服务调查问卷”显示,用户购买会员的原因中,“免广告”占比高达83.30%,排在首位。但调查发现,即便购买会员,用户还可能会看到开屏广告、弹窗广告、页面广告、会员广告、暂停页面广告。
朱巍告诉南都记者,“免广告”作为会员的重要权益,在用户购买会员时,视频平台需要就此进行提示并写进会员协议中。
南都记者查看爱奇艺、腾讯、优酷三家视频平台会员协议发现,会员“免广告”、“跳广告”仅仅是指跳过视频播放前的贴片广告。出于部分版权方要求,视频平台仍有可能提供其他形式广告,如开机广告、创意中插广告、跑马灯广告、片尾广告、植入广告、弹窗广告等等,并对此类广告享有豁免权利。
剧集中嵌入广告
南都记者实测发现,不少剧集都出现了“广告小剧场”。以当前热播剧集《庆余年》为例,在片头曲结束和正片开始之间,插播剧中配角田雨出演的汽车网站广告,在剧集进展过半时,出现主角张若昀出演的眼霜广告。这些广告直接嵌在剧集进度条中,用户手动操作才能跳过。
对此,朱巍告诉南都记者,视频网站收购一些剧集版权时,因剧集内附广告,可以用较低价格购入。等到实际播出时,视频网站自然无法去除所有广告。
“一边低价购买附带广告的剧集,一边又收取会员费,视频网站实际上收了两份钱,那份‘多’出来的收益或许属于不当得利。”朱巍说。
南都记者还注意到,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张德志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时表示,尽管视频平台在会员协议中对“广告特权”进行详细规定,但推广用到的“会员免广告”等宣传语仍可视为向消费者做出服务承诺。如不能履约,视频平台需要就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赔偿消费者3倍会员费。
针对视频会员服务乱象,浙江省消保委曾提到,目前存在消费者无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相关部门也缺乏执法依据等困境。
因此,浙江省消保委在调查中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管理规定,规范各视频网站会员服务,并防止视频网站经营者利用格式合同和霸王条款侵害会员利益。此外,视频网站严格执行《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将推广中的“免广告”“会员片库”等会员权益真正落实到实处。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黄莉玲
编辑:蒋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