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碧桂园(2007.HK)发布了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碧桂园权益销售额3031亿,同比增长14%。在2020年收入和净利润双降的基础上,上半年碧桂园收入2349.3亿,同比增长27.0%;归母净利润150.0亿,同比增长6.1%。
得益于去年的低基数,碧桂园的业绩数据可谓回暖显著。
在财务管控方面,碧桂园也维持了较为安全稳健的状态。今年上半年,碧桂园权益回款率达到90%,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期末现金余1862.38亿元,相较去年年底1836.23亿元增加1.4%。此外,公司现金短债比为2.1倍,较去年年底有所提升,展现出了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与抗风险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房地产行业刮起“风格切换”之风,碧桂园在中报中显示出的多方位发展能力不容小觑。房地产之外,碧桂园的高科技产业布局迎来突破,并赋能主业。分拆上市的碧桂园服务也逐渐成为资本市场新宠,并加快了扩张的脚步。
不过,每日商业报道(www.bizvcw.com)注意到,“宇宙第一房企”也有着自己的烦恼。虽然毛利率仍高于行业平均,但数字已经多年持续下滑,公司归母净利润也相比于2019年同期呈现下滑趋势,公司或存在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
科技赋能房产
披露的中报显示,碧桂园先后实现了降杠杆、打造三四线城市增长引擎等举措。其中最契合当下主题的,无疑是“科技+房地产”的战略思路。
据了解,碧桂园创投已跻身“国内CVC机构第一梯队”,广泛布局投资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大健康、智能制造、新基建等多领域都有涉及。
比如,在餐饮行业,碧桂园旗下的近百家机器人餐厅全面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内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十大城市;2400余台各类餐饮机器人单机设备在全国28个省市投入使用。
深耕庞大的科技业务,碧桂园最大的底气只有一个字:钱。
在降杠杆的作用下,碧桂园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截至6月30日,碧桂园净借贷比率仅为49.7%,比去年底下降5.9个百分点;期末可动用现金余额达1862.4亿元,现金流非常充裕。此外,上半年显示的强劲的销售回款能力,也保障了碧桂园手握的资金。
财报显示,碧桂园上半年研发投资达到12.91亿元。碧桂园集团总裁及执行董事莫斌透露:“碧桂园机器人及农业都是在大的预算框架体系内投资。目前为止,对建筑机器人和一些农业的新业务,研发投入没有超过60亿元,而且它的产品和效果的匹配越来越好。”
这一支出规模,已经远超了其他同类房企。以研发为核心,深耕高科技产业、赋能主业的模式,正是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
今年2月,住建部确定在上海、重庆、广东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工作。广东顺德碧桂园凤桐花园,成为首批试点项目。建筑机器人上岗,进行外墙喷涂、砌砖抹灰、混凝土浇筑等工作。在用工成本连年上升的背景下,将人工智能投用在建筑领域,无疑是实现了效率飞升。
每日商业报道(www.bizvcw.com)注意到,碧桂园入局这一领域已有3年。公司于2018年7月宣布成立博智林机器人,业务瞄准的第一目标就是建筑机器人。当时,博智林计划5年投入800亿元建设顺德机器人谷。
中指研究院文章认为,数字化、智能化的盖楼方式,正从理念走入现实,而“这场由碧桂园引领的建筑革命,将会撬动一个万亿级的蓝海市场”。市场甚至出现声音:谁掌握了建筑机器人的核心技术,谁就能主宰未来。
不过,每日商业报道(www.bizvcw.com)同时注意到,有分析人士认为,尽管碧桂园的高科技战略前景不错,但新业务仍处于投入阶段,距离带来实际价值、完全盈利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毛利率持续疲弱
尽管碧桂园在销售、拿地上数据斐然,但是,细看中报数据,不难发现其毛利率和净利润并不理想。
今年上半年,碧桂园毛利率为19.7%,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这是其上市以来毛利率首次跌破20%。而此前三年这一数字已出现连跌。2018年至2020年,碧桂园毛利率分别为27.0%、26.1%、21.8%。每日商业报道(www.bizvcw.com)注意到,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中海、华润、保利等诸多房企毛利率都在30%左右,作为销售排行的老大,碧桂园毛利率已经跌出了TOP20以外。
“从销售端来看,销售毛利水平在2020年已达到低点,2021年已进入到上升通道。”碧桂园集团常务副总裁程光煜在业绩会上回应称,“而从收入端来看,因为销售端反映到收入端大概还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所以预计到明年年中至年底,可以看到收入端毛利水平的低点。”
也就是说,按照程光煜的意思,碧桂园收入端的毛利率要想止跌反弹,或许得等到2022年末。
净利润也不容乐观。自2019年以来,碧桂园一直在压缩期间费用率,但净利率却在下滑。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净利率9.5%,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150.0亿元,同比增长6.1%,但剔除疫情因素,不足2019年同期的156.4亿元。
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这与碧桂园“重仓”三四线城市市场有关。2020年,按中国内地合同销售权益金额计算,碧桂园有61%的收入位于三四线城市,35%的收入位于二线城市,仅4%位于一线城市。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新获取土地中,则有62%分布在三四线城市,较上年增加了1个百分点。
在房市降温的背景下,三四线城市房价萎靡,利润空间收窄,加上“三道红线”等融资监管手段,倒逼房企加速去化回笼资金。由此,碧桂园的盈利能力或受限。
从碧桂园产品的销售价格走势也能窥见一二。2018年至2020年,碧桂园权益销售均价分别约为每平方米9267元、8854元、8476元,2021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为8783元。总体呈波动下滑的趋势。
地产分析师严跃进表示,房企利润整体偏低已经是一个行业大趋势,目前各大房企都在谈向管理要利润,但如何要、怎么要,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正如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所说,房地产行业经历过了土地红利时代,经过了高杠杆盈利的时代,未来将迈进管理红利和品牌红利的时代,不可能再回到暴利时代。
亦有媒体分析指出,寄希望于土地价格的降低来保持自身的盈利,似乎不太现实。诸如碧桂园之类的头部房企,除了降低负债率减少利息支出、合理出价减少土拍支出,更多的还需要从自身的管理经营中去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比如重新思考,过高的宣传费用、销售费用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内部结构管理是否还有优化的空间等等。
仍为“黄档”房企
除此之外,尽管碧桂园已经着力减负,其在“三道红线”中仍处于“黄档”,且距离完全合格的目标尚有一段距离。
中报显示,2021年6月30日,碧桂园净负债率约为49.7%,与2020年12月31日的约55.6%相比,下降了5.9个百分点;有息负债合计3242.4亿元,较2020年末的3264.9亿元仅减少了22.5亿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三道红线”的踩线情况仍未发生变化。剔除预收款后,碧桂园的资产负债率为78.53%,比达标的70%仍超出8.53个百分点,属于“黄档”企业。
对此,碧桂园回应表示,有信心在2023年中期之前,实现从黄档到绿档的调整,目前也在严格按照2023年6月这一时间来管控报表。
要达成这一目标,碧桂园的融资优势明显。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的融资成本约为5.39%,较2020年末下降17个基点。而在2020年,碧桂园的融资成本就已在私营房企中位列前三名。
就应付账款占总资产比例来看,碧桂园的比例并不低,仅次于恒大和绿地。截至2020年末,碧桂园应付票据及应收账款为3894亿元,占总资产的19.3%。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高,说明企业的市场信任度越高,主体就越强势,来自供应链的融资越通畅,尽管这也会对流动性构成考验。但是因为碧桂园的销售做可观、合同负债占比高,碧桂园的流动性显著好于这两个企业。
综合来看,加上现金短债比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在多家房企陷入债务危机的环境下,碧桂园还是比较安全的一家地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