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证券

黄湘源:科创板公司科创属性谁说了算

■黄湘源 根据科创板推进的进程,适度动态调整相应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导政策,与其说是变相提高科创板的上市门槛,不如说是为了让科技属性在注册制的引导之下真正成为高新科技企业上市的敲门砖,以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对

■黄湘源

根据科创板推进的进程,适度动态调整相应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导政策,与其说是变相提高科创板的上市门槛,不如说是为了让科技属性在注册制的引导之下真正成为高新科技企业上市的敲门砖,以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实体经济竞争力的支持功能。

科创板开板之初,一开始就在上市条件中突出了科技属性。但是,由于对科技属性缺乏科学而动态的评价标准,加上在初期的发行审核实践中并没有能够恰当把握什么才是真正的注册制,以至于在对科技属性进行审核的问题上往往不由自主地落入了行政审核的窠臼。尽管科创板大多数上市公司在科技属性方面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其中甚至并不缺乏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不过,过于繁琐的问询审核不免令人对科创板望而却步,一些滥竽充数的所谓科创企业也混迹其中,不仅影响了科创板的整体质量,同时,也让市场不由得对科创板上市公司整体上被炒得过高的市场价值产生了一定的怀疑。现在看来,没有一套可以科学而合理的动态数学模型,单纯依靠行政审核的方法来对企业的科创属性进行评价,不仅难免失之于审核人员主观认知的局限性,而且也很容易受到行政意志的干扰。

在科创板初期申请企业中,不乏鱼目混珠者。据Wind公布的数据,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最低竟至0.71%,研发人数最少的只有26人。这样的申请企业即使不主动撤单,也很容易被上交所否定,或者在提交证监会注册时不能通过。不过,在进入审核前的问询阶段,即使翻来覆去进行了几轮问询,所提出的问题多达几十上百个,真正触及科创属性这一核心的关键性问题却并没有几个。事无巨细的问询对于补充或增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固然不无帮助,但对于检验科创属性的帮助究竟有多大,恐怕就只有天知道了。其原因不在于别处,而在对究竟什么才是符合科创板注册要求的科创属性这一关键性的核心问题恐怕连询问人员自己也未必能够心中有数。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初期审核一些被否或注册没能通过的企业,除科创属性明显不达标之外,有的并不是因为不具备科创属性,而是因为在关联交易等一些问题上交代不清。有的企业虽然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却不仅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和地方创新基金等项目,目前拥有多项自主研发形成的技术专利,还获得过多项科技进步奖、创新技术奖。为了促进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是必然趋势。但监管层对科创板公司的关注点,难道不应该更多地从以往的仅局限于财务情况与股权结构,动态地扩展至公司产品技术水平、研发能力、专利情况及所属行业发展空间吗?

截止2020年3月23日,科创板已有98家公司注册生效。尚有90家在审核注册过程中的企业,包括已受理5家、已问询34家、通过1家、提交注册15家、中止及财报更新35家。据统计,目前非软件行业申报企业有73家,其中有10家申报企业的发明专利在5项以下,占目前在审核注册的申报企业总数的11.11%。有84家审核注册中的科创板企业并非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其中54家申报企业同时符合营业收入的两项指标。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未达到20%,同时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也未达到3亿元,则有13家申报企业,占目前在审核注册的申报企业总数的14.44%。初步统计显示,审核注册过程中符合常规指标的企业约占八成左右。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意义在于更好地提升科创企业申报的及时性和精确率,有助于监管层更有效率地审核在科创板申请上市的企业,而并非在于提高上市门槛。此外,拟申报企业也应该能有具体标准进行“自我检验”,符合“3+5”条件的企业即有可能被认为具有科创属性,而不必再像初期上市的科创板企业那样在科创属性问题上需要作过多的解释。

以科技创新为指引的科创板市场的正式运营,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向智能制造不断靠拢的可能。科创板上市企业动态科创属性评价标准的明确,为高新科技企业提供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敲门砖。在让国内外股权投资机构看到了被投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另一种更加光明的希望的同时,投资者也更乐于为科创板的高科技属性买单。不过,不能不看到,目前科创板的问题,不仅是在科创属性上缺乏科学明确的动态评价标准,而且,由于正在试点中的注册制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免还并没有真正跳出行政审核制的窠臼,证监会从严监管的逻辑传递到上交所上市委一端,科创属性或者不科创属性恐怕也就由不得市场说了算,更不可能由申报企业自己说了算。用长期的眼光去看科创板,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当然主要是要把制度建设好,不仅一开始就要确保每一家企业在科创属性上符合上市要求,信息披露也应该符合高标准,不能上市不久就出现信息披露不实和财务造假的情况,而更重要的是要逐步按照注册制的要求,把什么符合科创属性要求什么不符合科创属性要求的选择权交给市场。只有这样,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科创属性才不至于由于资源稀缺而出现估值越来越虚高的倾向。价值透支其实也是对科创属性的具体否定。而科创属性和价值的不匹配,恰恰不仅是科创属性评价缺乏可行性所造成的,同时,也是不具备动态性所导致的。归根结底,还是市场对科创属性既没有发言权更没有选择权的必然结果。

本文由原作者首发于金融投资报

本文为|金融投资报jrtzb028(微信号)文章|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投资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看全文

作者: 网站小编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说!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