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证券

黄湘源|A股被视为避险资产的喜与忧

■黄湘源 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报告认为:中国股票市场将成为新冠疫情下的“避险资产”。这是一个客观而理性的分析。不过,避险资产虽然具有一定的对冲和避险功能,如果过度投机则不免适得其反。把“避风港”当成“斗牛

■黄湘源

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报告认为:中国股票市场将成为新冠疫情下的“避险资产”。这是一个客观而理性的分析。不过,避险资产虽然具有一定的对冲和避险功能,如果过度投机则不免适得其反。把“避风港”当成“斗牛场”显然是十分荒谬的。

此次疫情虽然来势凶猛,但在党中央正确而有力的领导下,中国在防疫抗疫战役中所取得的进展有目共睹。疫情虽然给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但是,总体上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总趋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股市在节后开盘以来才走出了一波既有一定力度又有一定韧性的稳健行情。中国股市这种稳健而有力的走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也是中国股市有幸被国内外理性投资者视为“避险资产”的重要原因所在。

中国股市之所以能在重大疫情影响下还能起到“避险资产”的作用,首先是贯彻中央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实体经济战略部署的结果。如果不是央行有力地实施了释放流动性的战略措施,如果不是2019年12月以来高达2200亿元偏股新基金的发行,如果不是证监会在再融资和定增政策上果断松绑,不要说市场的信心不可能恢复得如此之快,市场交易也不可能达到如此活跃的程度。中国股市成为众望所归的“避险资产”,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场对新证券法的实施所寄予的厚望。新证券法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违法违规的成本,提升了退市效率,加大了投资者保护的力度,同时,在新股发行越来越趋向于市场化的条件下,随着信息披露质量水平的不断推高,市场环境也将有望得到较大的改善。从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来看,中国股市作为“避险资产”,也是由过去的浪得虚名正在越来越向名至实归逐渐变化的具体体现。科创板的异军突起,不仅带动了创业板高新科技概念股的如影随形,也使得2020年以来的股市行情更好地体现了消费和科技双轮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这对于引领股市的长期走稳所起的良性作用显然不容小觑。

在全球新冠疫情确诊病例增长趋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3月3日美联储紧急降息50个基点未能阻止美股下跌的颓势,无形间激发了整个金融市场的避险情绪。不少指望美联储快速降息以提振美股的投资机构纷纷抛售美股止损,转而买入人民币资产避险。外资加速流入A股,有利于A股市场的底部重心逐渐抬升。不过,如果把外资看好人民币资产简单地理解为就是看好A股,这显然也是片面的。实际上,在众多海外机构看来,当前人民币债券或比A股股票更多地具备避险的特性。随着中国齐头并进的防疫和经济复苏两条战线取得越来越良好的进展,人民币债券配置的安全性更高,也越来越有可能成为一种更值得海外投资机构争相追捧的稀缺性避险资产。

此外,“避风港”虽然相对而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如果缺乏必要而适当的安全防范措施,在风高浪急的情况下也难免会发生翻船的风险。在这方面,A股自身的市场表现也不是没有教训可吸取的。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国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环境的双重挑战下,我国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股市也难免会受到影响。所以,任何单边的牛市思维都有可能是一厢情愿。毕竟,“避风港”不是“斗牛场”。无可否认,在中国经济继续向好的总趋势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依然还处在估值洼地的中国资产的投资价值正在越来越明显地凸显出来,这也正是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将中国资产视之为“避险资产”的重要原因所在。不过,外资越来越多地看中A股,与其说是为了追逐A股的牛市效应,还不如说是为了抄底。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纠正市场高处不胜寒的投机性倾向,更好地体现A股作为“避险资产”的本色或不无好处。

外资眼中的所谓“避险资产”,正如摩根士丹利所说,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而是疫情这个特定市场背景下的产物。离开了这场疫情,这个“避险资产”是不是能够成其为“避险资产”,或者说能不能为外资所如此看重,恐怕还两说。当前疫情的拐点还未出现,复工复产也还刚刚开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防疫抗疫和经济复苏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宁可先看多点,也不能过于轻敌。如果对有可能出现的回潮、返流和倒灌没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也难免会对复工复产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就此而言,那种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对流动性产生截流的“疫情牛”不要说不合国情,显然也不免有失审慎和不切实际。即使按照所谓“利空变利好”的逻辑所进行的炒作,暂时也不无可能会起到某种对冲或平衡疫情风险的作用。如果对价值透支性的提前炒作过于放纵,一旦将来经济复苏需要得到更多支持的时候,股市却未免将提不起力鼓不上劲,这样所谓合乎逻辑的“利好变利空”岂不等于是在拖实体经济的后腿?在某种意义上,恪守“避险资产”的定位反而更能很好地体现稳定股市对冲疫情风险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对此,我们应有理性而清醒的认识。

本文由原作者首发于金融投资报

编辑|郑翔

本文为|金融投资报jrtzb028(微信号)文章|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投资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作者: 网站小编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说!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