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药知名老字号同仁堂(600085)跨界卖咖啡,引发网友一阵热议。网友对其转型新零售,推出“中药味”咖啡馆也是褒贬不一。
部分网友认为,拥有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在主营业务萎靡不振的情况下,跨界做起了咖啡生意,这是否会本末倒置?
对于此次跨界开店,卖“中药味”咖啡,同仁堂给出的定位是致力于运用数字化技术,以人、货、场多元化维度为核心不断创新,通过线下超级体验店与线上业务相结合,专注国潮养生新主张,充分发挥传统老字号优势,为用户提供精准健康全周期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一个“知嘛健康”,或将托起同仁堂养生、新零售、大数据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但能否成功尚待市场检验。
另外,《商讯·公司金融》注意到,同仁堂上半年的业绩差强人意,营收和利润出现双降,未改去年持续下跌的态势,多个产品更是被通报存在质量问题。而且,在研发投入及研发人员不达标的情况下依然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商讯·公司金融》曾函至同仁堂工作人员所提供的媒体采访邮箱,但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任何回复。
业绩增长乏力
同仁堂始创于1669年,至今已有351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在国药界,有“北有同仁堂,南有片仔癀”一说。
但近年来,同仁堂似乎出现了核心业务毛利下跌,中成药产品增长乏力,轻视研发等现象。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也是差强人意,营收和利润出现双降,未改去年持续下跌的态势。
8月28日,同仁堂发布的2020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同仁堂实现营收60.04亿元,同比减少16.11%;归属净利润4.80亿元,同比减少27.28%;基本每股收益0.35元,同比减少27.39%,综合毛利率 48.48%。
对于业绩的不佳,同仁堂表示,主要由于本期受新冠疫情影响,产品销量下降,零售门店客流量下降所致。
主营业务方面,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是同仁堂的两大收入来源。今年上半年医药工业实现营收为37.88亿元,同比上年减少12.74%;毛利率49.60%,同比上年减少4.41个百分点。医药商业实现营收33.49亿元,同比上年减少13.10%;毛利率31.68%,同比上年减少了1.58个百分点。未能改变2019年业绩下滑的趋势。
产品方面,同仁堂常年生产的中成药超过 400 个品规,产品剂型丰富,覆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类别。其中前五大主要品种为:安宫牛黄系列、同仁牛黄清心系列、同仁大活络系列、六味地黄系列和金匮肾气系列,2020年上半年,前五名系列产品营收为18.21亿元,同比上年减少5.30%;毛利率59.10%,同比上年增长了0.38个百分点。
零售方面,同仁堂表示,报告期内,受疫情影响较重,同仁堂商业经营难度依然不小,尽管第二季度收入及利润环比第一季度略有提高,但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79亿元,同比下降 14.41%,营业利润1.36亿元,同比下降 39.99%。同仁堂的门店扩张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同仁堂旗下门店数为855家,相较去年底仅增加3家。
另外,截至6月末,同仁堂的存货为62.62亿元,存货跌价准备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为2.22亿元。
仍在享受高新企业优惠政策
《商讯·公司金融》发现,同仁堂严重依赖原有五大核心系列产品,而这五大系列产品销售疲软,直接导致同仁堂业绩下滑。新药研发是推动医药企业业绩增长的重要方面,而同仁堂似乎并不给力。
今年半年报显示,同仁堂的研发费用为0.43亿元,同比下降2.62%,占营业收入的0.7%。对于研发费用减少的原因,同仁堂称,主要受疫情影响,各项研发活动进度放缓所致。
盘点历年财报数据发现,同仁堂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似乎也不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一直维持在2%以下。2016年至2019年,同仁堂研发投入分别为2.02亿元、2.19亿元、2.34亿元、2.4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67%、1.64%、1.65%、1.82%。
长期不足的研发投入,制约着同仁堂新药研发的突破,也可能是近年来同仁堂的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
另外,《商讯·公司金融》发现,同仁堂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1711002342),享受税收优惠,报告期内,同仁堂所得税税率15%计缴企业所得税。
根据《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32号)的规定,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同仁堂的研发投入明显低于3%,但却依然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不禁让人认为同仁堂或存在骗取国家税收优惠的嫌疑。
除此之外,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但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同仁堂研发人员数量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4.22%、3.63%、3.12%、2.72%。
产品屡现违规
近年来,同仁堂业绩承压,让同仁堂这块金字招牌背负不小的压力。
《商讯·公司金融》发现,近一年来,同仁堂的产品在多省被通报质量存在问题。
日前,福建省药监局发布的闽药监榕稽办行罚[2020]4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经珠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及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复验确认,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福州)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浙贝片(批号:20190101)【含量测定】项不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规定,被依法认定为劣药。
7月23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25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2020年 第50号)》显示,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元胡止疼片(批号:JP24001)检出金胺O,被认定不合格。
6月8日,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药品市场检查结果的通告。北京同仁堂山东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莱芜药店存在未按经营范围配备设施设备和相应资质人员、个别处方药未凭处方销售、审方不符合要求、部分药品未按批号销售、部分药品未按包装标识温度存放、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未及时修订、人员培训不到位、未按要求进行健康查体等违法违规问题。
5月7日,香港卫生署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一批同仁堂“健体五补丸”被检测出水银(汞)含量超出上限标准约5倍,已责令产品经销商进行回收。
2019年12月份,广东省药监局发布的第8期不合格情况显示,南京同仁堂黄山精制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板蓝根颗粒(批号:180388),存在装量差异。
11月1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江西省2019年第5期药品监督抽检信息公告》,公布咳特灵胶囊等269批次药品不合格,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生产的止渴降糖胶囊经检查被认定为假冒产品,北京同仁堂(毫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麸炒苍术不符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