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财

银行理财收益跌入“3时代” 负收益产品现江湖

本报记者彭妍 今年以来,市场流动性宽裕,“净值化转型”和“收益率下降”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主旋律。一直以来“稳如泰山”的银行理财,想必也没有预料到自己会因为“浮亏”而成为6月份的理财产品的主角。

本报记者 彭 妍

今年以来,市场流动性宽裕,“净值化转型”和“收益率下降”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主旋律。一直以来“稳如泰山”的银行理财,想必也没有预料到自己会因为“浮亏”而成为6月份的理财产品的主角。

6月份,货币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也跌入“3时代”,且呈现不断下探趋势。随着近期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净值出现罕见的“负收益”,投资者要调整心态去“挑肥拣瘦”,商业银行也需苦练本领靠业绩抢客户。

银行理财收益率下行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资管新规落地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一直呈现下行态势,普益标准数据统计,从2018年4月份至2019年1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从4.82%下跌至3.98%,连续19个月下滑。

进入2020年以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滑的态势仍在延续。

具体来看,据记者了解,今年1月份-2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仍在4%以上,从3月份开始环比下降0.05个百分点至3.96%,4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回落至3.88%,环比下降0.08个百分点。而5月份共有332家银行发行了6914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8%,较上期减少0.08个百分点,收益创近43个月新低。尽管普益标准还未发布6月份银行理财产品的相关报告,但从其检测的6月份最后一周的产品收益情况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已跌至3.77%,比1月份第一周下降0.23个百分点。

《证券日报》记者从近期银行发布的产品信息看到,同一家银行的同一类型产品,和之前几期相比收益率差距较为明显。例如,某银行近期推出的1年期非保本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已从年初的4.5%下调至3.55%,下降了约0.95个百分点。

上述银行的理财经理表示,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直呈现下降的态势,而且下降幅度较大。

对于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走势,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债券收益率上行,债券价格下跌,致使理财产品收益向下波动。下半年随着股市大概率持续走牛,债市跷跷板效应可能会体现的更为明显,理财产品收益率仍有可能向下波动。

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

除了银行理财整体收益下行外,近期,市场上多款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本金亏损的情况,引发了市场关注。

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统计,截至6月份,今年以来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低于1元的超200只,约占今年发行产品数量的5%左右。

《证券日报》记者查看多个净值为负的银行理财产品发现,产品管理机构多为该银行一级全资子公司,产品多属于“R2”级别,即“稳健型、中低风险”,大多为银行理财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

在业内人士看来,导致银行理财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资管新规中打破刚兑的规定以及要求采取净值化管理,越来越多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而净值化产品出现收益的波动则实属正常情况。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殷燕敏指出,未来非保本浮动收益的净值化产品将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主流,银行给客户展示的收益率也是业绩比较基准,而非银行到期一定会给客户兑付的收益率,在投资过程中,产品的收益会受到投资标的走势、银行资产管理投资策略等因素影响,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打破刚兑”已经不再是口号了,是真实的会发生的。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步伐不断加速。按照资管新规要求,保本型理财产品将在2020年底前逐步退出市场,净值型理财产品成为银行理财的发展方向。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约为24.4万亿元,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约12.54万亿元,净值型产品余额占比已由新规前的15%大幅提高到了目前的51.4%,产品结构已发生了重要变化。分银行类型来看,全国性银行净值转型进程逐季加快,且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其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占非保本理财存续余额的比重已由2019年二季度的36.7%上升至2020年一季度的52.45%。

“这主要缘于全国性银行在投研、系统、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全国性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思路清晰,净值化转型成效较好;同时,全国性银行理财子公司推进速度较快,理财子公司新品纷纷推出,也加快了全国性银行净值化转型节奏。”普益标准研究员王伟分析称。

作者: 网站小编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说!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