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凌晨,国内催收行业负有盛名的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永雄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突然发布“告全体员工书”,宣布从今日起停业。
近日,永雄集团多地分公司数名工作人员被警方带走调查,引起社会关注。永雄集团在“告全体员工书”中亦承认了这一消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永雄集团官网已无法访问,显示“拒绝了连接请求”。此外,公众号上“告全体员工书”也已经不见,工作人员表示“不太清楚此事,可以关注公司后续发的相关新闻”。
集团员工人数降至2000人
永雄集团公众号在凌晨发布的“告全体员工书”中称,2023年4月3日、4月10日和5月19日,安徽警方跨省执法,相继介入集团卫成公司吉首分公司、集团怀化分公司、湘潭分公司和邵阳分公司调查,共将179名员工强制带往安徽,并分别采取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刑事拘留、逮捕等刑事强制措施。目前,共有3名员工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批捕。
永雄集团表示,集团员工从此前的1.7万人,降至疫情结束后的7000人,经此事件后又降至2000人。
据红星新闻的报道,永雄集团突然停业或与分公司被警方调查有关。安徽省公安厅相关部门回复称:“该案件正在侦办过程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永雄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已经找不到上述“告全体员工书”,永雄集团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不太清楚此事,可以关注公司后续发的相关新闻”。此外,目前永雄集团官网已无法访问,显示“拒绝了连接请求”。
从企查查工商信息来看,永雄集团在过去多年里注销了大量机构,目前存续分支机构16家,已注销24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曾赴纽交所上市未果 去年营收超8亿元
资料显示,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集团总部位于湖南长沙,分支机构遍布全国20多座城市,在信用卡、消费金融等个人信贷不良资产管理、科技研发等多领域发展。管理团队方面,公司创始人为谭曼,目前为公司总裁,董事长为周小芳。
永雄集团曾筹划上市。早在2015年,永雄集团曾计划登陆新三板,后无果而终。此外永雄集团还曾两度传出要赴美上市。
2019年10月,永雄集团曾向美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IPO招股书,计划在纽交所IPO上市,其定位为消费者债务催收商业服务提供商,预估每股ADS的首次公开发行价格将在7.75美元至9.75美元之间,代码为“YXR”,募资不超过2亿美元。不过,在2019年11月,永雄集团临时改变上市计划,申请撤回IPO。
当时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永雄集团的营收分别为4.36亿、5.95亿、7.58亿和5.15亿元人民币。至2019年9月30日,永雄集团在催的逾期贷款总额为446亿元,信用卡催收占总营收比重超过70%。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9月,永雄集团发生股权变更,新增5名股东,引入一名境外公司股东EP NEXT CHINA FUND I,LLC,持股1.28%,这引发了外界对永雄集团再次赴境外上市的猜测。
在今年1月份公司2022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永雄集团创始人、总裁谭曼表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超8亿元,2023年拟实现人员规模稳定1万人以上、年营收10亿元以上等年度任务目标。此外,谭曼提到,拟分“两步走”实现永雄战略转型升级,并再次谈到了上市融资。
谭曼表示,第一个阶段,从2023年到2027年,培育扶持优秀催收企业,实现战略转型升级成功。第二个阶段,从2028年到2032年,持续优化完善战略体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即通过上市融资开设地方AMC,批量收购和处置个人不良贷款,增加对培育扶持的催收企业的业务支持,彻底实现从乙方向甲方身份的转变,进而形成一条完整的培育扶持催收企业的产业链闭环,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服务合作客户。
监管方面,央行等部门曾多次发文严厉打击非法催收、暴力催收,强调不管是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消费金融、小额贷款等新兴非银机构,都必须规范催收方式。
5月1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京召开“催收国家标准研制与催收业务规范健康发展”工作会,介绍了《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催收标准)的研制工作,与会人员对催收标准逐条进行了讨论,就制度管理、人员管理、外包管理、个人信息安全、投诉处理等催收标准的核心内容基本达成共识。与会人员还紧紧围绕促进催收业务的规范健康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催收业内:催得紧踩红线,催得松难盈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催收推动了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的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国内市场已冒出大大小小至少3000家催收公司,更出现了永雄集团这样的“催收巨头”。不过催收行业也面临着对规范性日益紧迫的要求。
西南区某催收公司的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目前催收行业整体处于焦虑状态。“催收手段合规的公司,可能催收成功率低,盈利难;相对不太合规的公司,催收成功率相对更高,盈利好看一点,但可能触碰红线。”
一名华南某催收公司的前员工告诉记者,从2018年前后监管机构加大对催收行业的管控力度之后,这个行业正在慢慢走向合规,而另一方面,行业的利润空间也受到影响,“我去年底离职的时候,公司利润至少缩水了40%~50%”。
针对人工智能对催收行业的渗透,他表示AI催收主要是一个提醒功能,比如提醒客户逾期了多少天等之类的,就目前而言,AI催收并不如人工催收灵活,“毕竟催收需要与对方沟通,了解逾期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之后才能做出具体的还款安排。这本质上是一个谈判过程,离不开人的参与。”
针对永雄集团本次停业的传闻,该催收公司前员工表示,永雄集团算是行业的龙头之一,它的相关动向及矛盾处理也代表了催收行业的风向标,业内比较关注。
“催收行业虽然严格来说不能算社会的刚需,但行业牵涉面太广了。比如银行系金融系统,它们不愿意安排自己的员工去处理逾期回款这一块业务,就交给外包公司。对从业者来讲,催收行业也一直是一种尴尬的存在,一方面没有明文禁止,另一面又有各种展业限制。”该前员工说。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前催收行业面临着两大主要挑战:
一是监管环境方面,从近两年监管动作来看,催收行业的监管日渐趋严,而传统催收行业的人工介入程度比较大,难以形成全面的事中监测,即便制定相应的催收标准,如何保障执行也面临困难;对于催收人员而言,以催回款项作为唯一绩效的衡量标准,也可能促使他们采取较为激进的催收措施。
二是在科技环境方面,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正逐步进入催收行业,对传统催收业态产生巨大影响。例如,一些AI公司可以根据金融机构的催收需求来部署催收机器人,针对不同类型的逾期客户分别建立相应的催收措施,这一方式更有助于被监测和标准化,相对传统催收来说更透明、更易复盘,也受到了一些机构的青睐。
苏筱芮表示,一方面,建议催收行业积极拥抱数字科技,通过技术手段去实现催收流程合规化,比如记录和监测员工的催收行为,在合规方面打造一套透明化的记录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参照支付领域的收单机构外包管理当中的备案制,定期对机构进行评级并对外公布,从而对催收行业形成合规支持。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