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25日,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金融安全论坛暨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第十一届研讨会在线上拉开帷幕。
本届论坛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金融安全”,来自国内学界业界的40余位嘉宾围绕国家金融安全和全球金融竞争力问题,通过主旨演讲、圆桌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外,论坛期间还发布了《中国金融安全报告(2022)》《2022-2023年全球系统性风险趋势报告》《全球金融竞争力报告2022》三大重量级报告。其中,《2022年中国金融安全报告》指出,2021年以来,我国疫情稳定,经济回暖,除了金融机构安全指数、房地产市场安全指数下降外,其他所有指标全面上升,整体金融安全状况小幅改善。
众大咖共议金融安全
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卓志在对本次论坛致辞时指出,随着国际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不稳定、不安全、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金融风险诱因和形态更加复杂,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经济、全球央行轮番加息、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的背景下,维护金融安全体系尤为重要。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冯维江在致辞中表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前进路上必须做好接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的周全准备。
在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国际金融30人论坛顾问周延礼看来,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前提和条件,只有确保金融的安全,才能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确保经济的韧性和社会的韧性,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统筹金融安全与发展都是关键之举,一定要尽职尽责做好这些工作。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主旨演讲中阐述了目前的金融改革以及关乎金融安全最重要的领域。他认为,保障金融安全的根本是完善金融体系,应当把更多关注点放在完善金融体系上。比如,今后若干年,为了重启经济,诸如公共工程、民生工程、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小微企业发展、促进消费、住房市场重建等领域,都会有大量政策性金融安排,政策性金融将成为我国金融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中也蕴含金融风险,应对此建立机制完善的政策性体系。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国际金融30人论坛学术顾问刘元春教授在主旨演讲中探讨了新阶段全球金融动荡的几个关键问题。他表示,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尤其是俄乌事件冲击下,世界经济开启了新的征程,进入到“低增长、低贸易、低投资”“高杠杆、高物价、高风险”的三低三高新阶段。他认为,全球乱局之中,由于中国经济周期、金融周期与房地产市场调整周期与美国之间的错位,可以为中国市场在摆脱低迷、释放红利中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和空间。
兴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吕家进在演讲中表示,过去五年,党和国家把防范金融风险作为金融业的三大任务之一,做了大量工作,我国金融体系运行总体平稳,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成就极不平凡。
吕家进特别指出,结合实践观察,还有四个方面潜在的金融安全问题须给予更多关注:一是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不同步;二是科技创新和金融结构不匹配;三是数字金融和数据风险不协调;四是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不均衡。
他表示,从数字金融发展来看,根据梅特卡夫法则,网络价值以网络节点平方速度增长,因此在数字时代,规模经济大行其道,金融业强者恒强,很多中小银行面临数字鸿沟问题,对于数字化转型不会转、转不起、转不动,掉队风险加大,有的迫于业绩压力,追逐高收益高风险的业务,隐藏更大隐患,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在研究我国金融安全时,应把中小银行安全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兴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吕家进发表主旨演讲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三大重量级报告齐发
本次论坛上还发布了关于金融安全的三份重量级报告,这些报告从不同的角度对过去一段时期的国内及全球经济和金融安全变化进行了观察和总结。
其中,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和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共同编制的《中国金融安全报告(2022)》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金融安全指数均稳定在70-80之间,金融安全状态总体可控。2021年以来,我国疫情稳定,经济回暖,除了金融机构安全指数、房地产市场安全指数下降外,其他所有指标全面上升,整体金融安全状况小幅改善。
受国际形势多变、新冠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影响,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稳健程度有所下降。其中,2021年银行业安全指数下降至82.39,潜在风险主要体现为流动性持续下降、资本补充渠道收窄下农商行风险抵补能力受到挑战、盈利能力分化等。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擎教授在做报告解读时指出,银行业发展指数在2021年小幅上升,反映了我国银行业发展动力在增强,未来随着疫情形势的逐步好转、经济增长恢复,相信银行业安全水平将逐步提升。
2021年银行业安全指数下降,但发展指数小幅上升 图片来源:《中国金融安全报告(2022)》
由西南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战略实验室和北京睿信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2022-2023年全球系统性风险趋势报告》,从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全球疫情风险、全球区域系统性风险、全球国别系统性风险、全球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风险、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和全球行业风险等七个维度监测了全球系统性风险趋势,认为2023年全球系统性风险趋势存在“偏好”的概率大概只有20%,存在“中性”的概率大概只有25%,存在“偏差”的概率大概在55%。
该报告显示,2022-2023年,全球系统性风险仍有上升趋势,在地缘政治紧张的纠缠下,危机与衰退可能同步出现;区域或组织的地缘政治紧张上升,相关区域或组织的系统性风险指数面临下行压力;主要国家除中国外系统性风险特级预警。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编写的《全球金融竞争力报告2022》基于五个维度共57个指标,对32个国家或地区的全球金融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分析。
报告显示,在近20年时间里,中国的金融业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培育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体系,建成了全球规模第二的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除去规模外,中国金融体系的效率、活力与国际金融中心影响力均获得显著提升,三项分指标均进入世界前1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