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长三角地区的浙江省是国内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综合经济实力雄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连续多年都保持高速增长。
A股上市城商行中,资产规模达万亿的城商行有7家,除了城商行老大哥北京银行和港股上市的盛京银行外,其余5家均在长三角地区。这也就意味着在长三角地区,还有4家万亿上市城商行与杭州银行在竞争。而且,在浙江省内,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等互联网背景的银行都加剧了区域内银行业竞争压力。
杭州银行作为浙江省内银行业领头羊之一,目前已跻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前列的上市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更是全国9家突破万亿城商行之一。但梳理杭州银行近年来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争议。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商讯·公司金融》函至杭州银行,但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任何回复。
长三角万亿上市城商行
《商讯·公司金融》经过梳理发现,在上市城商行中,规模达到万亿的有7家,除了城商行老大哥北京银行和港股上市的盛京银行外,其余5家均在长三角地区。
这5家分别是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及杭州银行。《商讯·公司金融》也将上述5家银行的2021年的经营数据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
从资产规模上来看,江苏银行的体量最大,杭州银行的最小;宁波银行的增长幅度最高,上海银行的最低。江苏银行的资产总额为26188.74亿元、上海银行26531.99亿元、宁波银行20156.07亿元、南京银行17489.47亿元、杭州银行13905.65亿元;增幅分别为12.02%、7.76%、23.90%、15.28%、18.93%。
从营利性上来看,2021年,江苏银行的营业收入为637.71亿元,同比增长22.58%;归属净利润196.94亿元,同比增长30.72%。上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62.30亿元,同比增长10.81%;归属净利润220.42亿元,同比增长5.54%。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27.74亿元,同比增长28.37%,归属净利润195.46亿元,同比增长29.87%;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09.25亿元,同比增长18.74%;归属净利润158.57亿元,同比增长21.04%。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93.61亿元,同比增长18.36%;归属净利润92.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77%。
江苏银行的营业收入无疑是最高的,但其归属净利润却输给了上海银行。5家银行的营业收入增幅除了上海银行是略超出10%以外,其余4家均保持20%左右的增幅,甚至宁波银行快达到了30%的增幅。
另外,一般来说,净利差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中,净利差体现了商业银行自身的效率。衡量的是银行运用付息负债生成生息资产,从而获取净利息收入的能力。而净息差反映的则是银行资金运用的结果。净息差越高,反映商业银行运用生息资产的效率越高。
2021年,江苏银行的净利差为2.03%、净息差2.28%;上海银行1.78%、1.74%;宁波银行2.46%、2.21%;南京银行2.02%、1.88%;杭州银行1.86%、1.83%。
从净利差和净息差的数据上来看,2021年,宁波银行的净利差最大,获利能力要高于其余4家,江苏银行的净息差最大,其生息资产的运用效率强于其余四家。
从资产质量及充足程度上来看,5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良率、拨备覆盖率分别为江苏银行13.38%、1.08%、307.72%;上海银行8.95%、1.25%、301.13%;宁波银行15.44%、0.77%、525.52%;南京银行13.54%、0.91%、397.34%;杭州银行13.62%、0.86%、567.71%。
对公业务是支柱
浙江省金融体系发展良好,近年来,浙江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省内金融机构云集,五大国有银行和国内主要的股份制银行均在当地设有分行,还有多家城商银、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全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银行业竞争激烈。
作为浙江省内银行业领头羊之一的杭州银行在杭州当地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各项业务稳定发展,已跻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前列的上市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截至2021年末,杭州银行的资产总额为13905.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93%;负债总额13004.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49%。
从资产结构上来看,杭州银行的贷款规模及占比稳步提升。截至2021年期末,杭州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5885.6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69%;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占资产总额比例42.33%,较上年末上升0.97个百分点。
其中,公司贷款总额3644.1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87.90亿元,增幅23.27%;个人贷款总额2241.4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61.24亿元,增幅19.21%。
杭州银行公司类贷款投放主要集中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公司类贷款发放最多的前五大行业贷款总额占公司类贷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84.43%、86.31%,主要行业贷款占比基本保持稳定。
《商讯·公司金融》梳理杭州银行自上市以来的财报发现,对公业务一直是杭州银行的支柱性业务。
杭州银行贷款规模的稳定增长,公司贷款是头号功臣。2016年至2020年,杭州银行贷款总额及垫款总额从2466.08亿元增长至4836.49亿元,增幅为96.12%,同比增幅均在14%-24%区间。公司贷款余额从1696.61亿元增长至2956.27亿元,增幅为74.25%,同比增幅均在12%-18%区间。
在资产规模的扩张中,贷款总额及垫款总额所占的比例也是逐步提升。贷款总额及垫款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4.23%、34.06%、38.05%、40.43%、41.36%。杭州银行的资产规模也在2019年突破了万亿大关,成功晋级万亿俱乐部。
在负债结构中,对公客户存款是负债的主要项。截至2021年末,杭州银行的负债总额为13004.9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20.99亿元,增幅19.49%。
杭州银行在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公司负债总额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吸收存款和应付债券的增加。截至报告期末,杭州银行吸收存款余额为8106.5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126.32亿元,增幅16.14%,其中对公客户存款余额6510.6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70%;个人存款余额1354.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96%。
2016年至2020年,杭州银行总负债由6818.62亿元增长至10883.95亿元,增幅为59.62%。其中吸收存款余额由3683.07亿元增长至6980.26亿元,增幅为89.52%,占负债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4.01%、57.41%、61.67%、63.85%、64.13%,对公客户存款余额由2765.18亿元增长至,占负债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0.55%、45.12%、47.69%、50.36%、51.26%。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对公客户存款是杭州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同时,对公贷款业务所产生的利息收益也是杭州银行主要的盈利进项。且随着规模的扩大,对公客户业务占据的比重也是越来越高。
2021年,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93.61亿元,同比增加45.55亿元,增幅18.36%;实现归属净利润92.61亿元,同比增加21.25亿元,增幅29.77%。
利息净收入是杭州银行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报告期内,杭州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10.36亿元,同比增加17.64亿元,增幅9.15%;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71.64%,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6.05个百分点。实现利息收入为487.24亿元。其中公司贷款所产生的利息收入为156.35亿元,占利息总收入的32.09%,占据利息总收入的TOP1。
另外,根据今年一季度报显示,杭州银行的对公业务仍在处于上升趋势。截至2022年3月末,杭州银行资产总额14569.4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63.85亿元,增幅4.77%;其中贷款总额6304.1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8.47亿元,增幅7.11%,贷款总额占资产总额比例43.27%,较上年末提升0.94个百分点,公司贷款余额为4004.5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60.39亿元,增幅为9.89%;负债总额13639.9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34.98亿元,增幅4.88%;存款总额8690.7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84.19亿元,增幅7.21%,对公客户存款为6983.7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73.03亿元,增幅为7.27%
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7.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73%,实现利息净收入为54.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9%,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3.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87%;实现归属净利润33.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39%。
上市后融资超600亿
随着资产规模稳定扩张的同时,杭州银行融资规模也是“水涨船高”。自上市以来,杭州银行似乎不是在“补血”,就是在“补血”的路上。而且,近期杭州银行股东结构发生的变化也让投资者担心不已。
就在发布业绩快报的前两天,杭州银行突然发布了第一大股东澳洲联邦银行转让股份协议的公告。
公告称,第一大股东澳洲联邦银行与杭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杭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2022年2月28日晚间签署了《澳洲联邦银行与杭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杭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之股份转让协议》,澳洲联邦银行以协议转让方式分别向杭州城投及杭州交投转让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各2.97亿股,各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股本的5%(两家受让方合计受让5.94亿股,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股本的10%),每股转让价格为13.94元/股,本次股份转让价款总额为82.75亿元。
本次权益变动后,杭州市财政局将被动成为杭州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澳洲联邦银行仍持有公司3.30亿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股本的5.56%。
同时,杭州银行还与曾经的第一大股东签署了《关于: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与交易事项相关的协议》。协议称,澳洲联邦银行承诺本次交易完成后,其不会在《相关协议》签署之日起三年内(2022年2月28日至2025年2月28日)处置其持有的任何杭州银行的股份(本次交易相关股份除外)。
联想到这一年多以来,险资对于杭州银行的抛售,尤其是太平洋人寿的清仓减持,让投资者对于杭州银行“浮想联翩”。
此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金天对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表示,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杭州银行接连遭到险资和外资股东抛售,很可能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原有的股东结构可能难以在资本补充方面给予更多支持”,金天称,从过去几年情况看,杭州银行业务快速扩张,在资本充足率指标上持续承压,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仅为8.53%,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本次股权结构调整后,杭州市财政局成为第一大股东,可能在补充资本、加强经营管理、特别是引导聚焦本地主营业务等方面给予杭州银行进一步支持。
根据财报显示,2016年-2022年3月末,杭州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88%、14.30%、13.15%、13.54%、14.41%、13.62%、13.0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95%、8.69%、8.17%、8.08%、8.53%、8.43%、8.17%;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95%、10.76%、9.91%、9.62%、10.83%、10.40%、10.00%。
据《商讯·公司金融》统计发现,2016年-2021年,杭州银行合计融资600亿元以补充资本。
2016年,杭州银行成功冲击A股,募集资金净额36.11亿元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2017年,杭州银行通过发行8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同年12月,又通过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亿股优先股,募集资金100亿元,两次募集到的资金在扣除相关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
2019年,杭州银行又一次发行了二级资本债,规模为100亿元;
2020年,杭州银行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70亿元,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3个月后,再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8亿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募集资金71.6亿元,扣除各项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71.32亿元,全部用于补充申请人核心一级资本。
2021年,杭州银行发行150亿元可转换债券;
上述数据合计共募集到607.43亿元,这还是在2018年没有进行“补血”操作的基础上,平均下来每年都融资了100亿元来补充资本。
作为万亿城商行的杭州银行的资本承压真的就这么严重吗?高频次、大规模的融资“补血”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杭州银行大股东的减持和险资的清仓离场是否与其有一定的关系?新晋大股东能否为其资本补充提供一定的支持?就此,《商讯·公司金融》函至杭州银行,但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任何回复。
半年被罚超千万
在杭州银行稳健发展的过程中,内控合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商讯·公司金融》梳理统计,今年年初至今,杭州银行已收4张罚单,4名相关责任人被罚,合计被罚金额超千万元,单笔最大金额为580万元。
6月10日,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更新的处罚公告显示,杭州银行北京丰台支行因个人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北京银保监局罚款40万元;
5月31日,央行杭州中心支行公示一则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杭州银行涉及的违法行为事实为: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履行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违反反洗钱法相关规定被罚580万元,3名相关责任人杭州银行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杨慧莉罚款10万元、杭州银行法律合规部总经理阮荣军,罚款6.5万元、杭州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助理桂青峰罚款3万元;
2月25日,杭州银行深圳分行因“贷前调查不尽职,贷款资金被挪用”的违法违规行为被深圳银保监局罚款300万元,相关责任人叶柳伟被罚8万元;
1月13日,舟山银保监分局对杭州银行舟山分行开出85万元罚单,违法违规行为包括信贷资金挪用于购房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金天称,杭州银行相对较多地涉入房贷业务,特别是还曾出现个人经营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等问题,在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和环境下或进一步暴露资产质量问题和出现合规风险,也可能对股东投资意愿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财报显示,2016年-2022年3月末,杭州银行的不良资产余额分别为40.04 亿元、45.19 亿元、50.85 亿元、55.33 亿元、51.75 亿元、50.41 亿元、51.86 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62%、1.59%、1.45%、1.34%、1.07%、0.86%、0.82%;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86.76%、211.03%、256.00%、316.71%、469.54%、567.71%、580.09%;拨贷比分别为3.03%、3.36%、3.71%、4.23%、5.02%、4.86%、4.77%;
杭州银行持续加大对风险管控的能力,也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良率的一路下降、拨备和拨贷比的高增长,尤其是拨备覆盖率增长尤为迅猛,已超监管指标近4倍。但随之而来的也是高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
2016年-2022年3月末,杭州银行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43.69亿元、45.26亿元、60.10亿元、77.63亿元、99.59亿元、105.00亿元、30.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