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加速推进
相关技术标准制定中 支付格局将生变
□记者 汪子旭 张莫 北京报道
备受关注的条码支付互联互通迎来实质性进展。近日,网联与某支付机构在试点城市宁波完成了国内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的首笔业务。随后,银联与财付通也就条码支付互联互通达成合作,并开展相关合作试点。
央行此前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接近监管层人士处获悉,目前相关标准正在酝酿中,在标准落地方式上,或将结合不同模式的试点情况,提取底层技术、博采众长。
业内人士表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将打破巨头在二维码支付领域的长期垄断,支付行业格局将发生变化。
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破冰
近日,条码支付互联互通业务正式破冰。2019年12月30日,网联及部分试点支付机构在宁波试点了基于账户协议号的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标准,并成功完成了该标准下的第一笔业务。银联与腾讯旗下财付通公司近日也就条码支付互联互通达成合作。微信支付相关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财付通公司与银联正在开展相关合作试点。据悉,双方正共同研究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方案,建立全面互扫互认的条码支付服务网络。
事实上,监管部门一直在着力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此前表示,将组织商业银行、支付机构、中国银联、网联等,稳妥开展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验证和应用试点,逐步打通支付服务壁垒,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鹞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是指不同的支付系统(支付服务提供商)之间共享信息,非排他性的向终端用户提供支付服务网络接入及支付服务产品,使得终端用户能够在不同的支付系统之间进行选择与切换。
赵鹞表示,一般来说,监管部门鼓励支付服务网络及主体的互联互通,就是强制要求处于支配地位的支付服务提供商实现互联互通,这是监管者在支付服务市场引入市场竞争的重要政策工具。
中国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此前表示,目前国内市场上支持二维码的手机APP超过400个,背后对应的是已经和即将上线的近10种二维码支付标准,部分市场参与主体通过四层体系的二维码标准,建立竞争壁垒,导致用户手机APP和商户的码标之间通常无法互认,用户需要进行手机APP的切换,这影响了消费者的支付体验。
“条码互联互通后,商户只需一个二维码,就可让客户使用任意一家支付机构或银行的APP完成扫码支付。而消费者也不再需要打开不同APP,且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支付机构。”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称。
监管层推动制定技术标准
除了试点加速推进外,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相关技术标准也在研究制定中。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
不过,当前正在试点的银联和网联采用的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模式并不相同。据了解,网联主导的是四方模式下的互联互通,遵循一个公开或相对的标准,任何支付机构只要按照协议接入,就可以与其他机构码实现彼此互扫互认。而银联与财付通合作的清算模式,是一种将对方纳入彼此自身聚合收单体系的合作方式,支付机构可以一一接入银联,但没有公允的标准。
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相比较来看,网联的技术规范更具包容性。某支付机构内部人士指出,真正的联网通用,支付机构、商户能做到一点接入,银联的只是相当于互换,两两的对接,商户得分别入网,比较麻烦。一位业内专家也表示,银联和微信的互联互通模式其实是双方合作的结果,属于相互调用接口而已,而网联的技术对现有的支付机构影响较小。
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的技术标准,相关部门还在研究酝酿中,或将结合不同模式的试点情况,提取底层技术、博采众长。
中小支付机构将迎更多发展空间
随着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的加速推进,支付行业的生态格局也将生变:线下收单机构将分享流量垄断打破后的红利,众多中小支付机构将迎来更多发展空间。
某支付机构内部人士表示,互联互通之前,条码支付基本只有支付宝、微信和云闪付,其他机构只能做聚合。未来,互联互通后,更多支付机构可以按照自己的优势参与进来:有商户资源的可以只发展商户,有用户的可以只发展用户。而伴随参与主体增多,以前远高于线上价格的线下价格也将下降,逐步向成本价靠拢。
易观智库支付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类似京东、苏宁、美团甚至今日头条等拥有庞大用户基数的机构,想往线下走做支付,互联互通后,它们能够节省前期铺设基础设施的大量资金和人力成本。以后针对支付场景的争夺将真正进入2.0时代,比拼的是支付以外的增值服务。
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的加速推进,也将利好传统收单机构。通联、拉卡拉和随行付等收单机构,由此能够更加便利的直接触达商户。“这些机构早就开始布局B端增值服务,且也有成熟的支付解决方案,当本来属于两大寡头的私域流量一旦放开,可以看到市场前景非常可观。”王蓬博说。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目前仍在探索中,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因为涉及多方利益,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