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傅苏颖
8月31日,央行发布公告称,考虑到月末财政支出力度较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当日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这已经是央行连续第八个交易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上周累计有17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上周未开展逆回购操作,实现净回笼1700亿元。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虽然连续8个交易日未进行逆回购操作,但央行在8月24日开展了149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还在27日开展了10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操作,流动性相对充裕,市场利率运行平稳。而且近期财政支出较多,也增加了市场流动性供给。因此,在其他投放渠道上央行已采取了操作,逆回购暂无操作必要。
“在到期压力较小的情况下央行仍然开展流动性净投放,尤其对中长期流动性的补充,导致8月份流动性环境呈现超宽松局面。”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进入9月份,王有鑫预计,流动性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一方面,临近季末,银行监管考核压力增大,将减少资金出借量。另一方面,美联储预计将在9月份再次加息,新兴市场金融波动将持续并蔓延,我国汇率稳定和跨境资本流动也将面临一定压力。此外,政府债券发行速度提速,债券发行缴款增加也将在特定时点增加流动性负担。整体看,9月份流动性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要多于8月份。
明明表示,从近两年的货币市场利率走势来看,9月份资金面存在季节性收紧趋势,尤其9月底资金利率均为年内高点。展望9月份流动性环境,除季末资金到期压力、财政支出力度等季节性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当前面临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即货币政策取向的转变、财政政策的配合、美联储加息的影响。
在明明看来,9月份公开市场自然到期资金规模低,续作压力小。全月仅有1765亿元1年期MLF和1000亿元3个月国库现金定存到期,没有逆回购到期。同时,9月份非集中缴税大月,对流动性影响较小。
明明表示,9月份同业存单迎来到期高峰,MPA参数调整缓解季末效应。9月份同业存单集中在上半月到期,9月份上半月资金面可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力,相对而言月末到期压力较低。MPA结构性参数的相对调整在一定程度给银行季末考核减压,预计银行体系季末资金紧张局面将得到一定缓解。
明明预计,“央行可能通过短期或中期的数量工具进行对冲”。
王有鑫预计,央行会综合利用数量和价格工具,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措施应对流动性和美联储加息压力。政策利率可能会跟随上行,以在外部波动加大情况下实现金融稳定;同时加大逆回购、MLF等流动性投放规模,在美联储加息前后,可进一步采取降准措施,对冲流动性和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