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

《我是余欢水》:被生活毒打的他,就是现实里千千万万的我们

近期,视频平台上热播的12集短剧《我是余欢水》在年轻人群体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近期,视频平台上热播的12集短剧《我是余欢水》在年轻人群体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这部剧的主人公余欢水,其实是一个中年“社畜”形象,在他身上发生的“狗血事件”,诸如外出公干遭遇车祸、被妻子带绿帽、被误诊胰腺癌、借钱给朋友要不回来……简直就是“谁能比我惨”的典型。

那么,这些明明45~55岁人群才会遭遇的“中年危机”,为何能引起那些20岁出头、刚进社会的小年轻的共鸣呢?

《我是余欢水》:被生活毒打的他,就是现实里千千万万的我们

(余欢水由演员郭京飞饰演。图片来源:《我是余欢水》剧照)

中年危机是咋回事?

人到中年(一般是指45~55岁),可能会出现一种自我认同和自信的变化。这种心理危机是由年龄增长、对死亡的恐惧,以及生活中缺乏成就感等引发,进而导致抑郁、悔恨、焦虑等情绪,或渴望目前生活方式出现重大改变,或希望改变过去的决定和事件等。

《我是余欢水》:被生活毒打的他,就是现实里千千万万的我们

(余欢水先是收到妻子的信息,说儿子补课费要交了。紧接着,又收到银行的房贷短信提醒。图片来源:《我是余欢水》剧照)

中年危机,最早是西方国家于1960年代提出来的概念,那时二战已经结束十多年,IT时代又还未到来,还处于传统的工业化时代,西方家庭主要还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结构[1]。

男性在40岁之后,面对工作晋升的天花板和婚姻逐渐走向平淡,容易产生中年危机。

后来,IT业大发展,人们的工作节奏大大加快,使得“中年危机”悄然提前了。

以银行职工和国家公务员为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2015年做过一项“11家银行8260人的银行业职工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发现,相比其他年龄段的银行员工,31~35岁员工的心理压力、抑郁、焦虑等水平都是最高的[2]。

在2016~2017年进行的一项对9721名国家公务员的调查中也发现,26~40 岁公务员体验到的压力程度,基本都是最大的,工作满意度最低;另外,生活满意度最低的是35岁以下的年轻公务员。

其他的一些调查也发现,以前是工作面临瓶颈、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压力最大,而现在往往提前到30岁甚至是20多岁的年轻人身上。

“中年危机”咋就成了“青年危机”?

中年人的压力源多,但压力感并不大

谈到压力,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清“压力源”和“压力感”这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尽管一字之差,但一个是客观原因,一个是主观感受。

举个例子:

中年人的家庭里,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中,上要对付领导,下要盯住下属,看上去应该压力很大,但实际上可能并不是这样。

拿工作来说,因为中年人可能有着丰富的人脉和社会资源,工作上遇到困境或麻烦,可能打几个电话找朋友或熟人沟通一下,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资源。面对怒气冲冲的上司,也知道怎么打太极拳化解掉。

拿家里来说,中年人可能已经有了自购住宅,除了每月的房贷之外,不用担心被房东、中介涨租或赶来赶去。

中年人的压力源虽然多,但在丰富的资源支持下,主观上的压力感受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作为“抗压多年”的中年人,应对压力的“经验”也很丰富,也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是余欢水》:被生活毒打的他,就是现实里千千万万的我们

年轻人的压力感为什么高?

工作上,年轻人初入职场,上有上司虎视眈眈,随时盯着你的工作;周围的同事和自己有各种利益关系,稍有差池就可能被他人取而代之。自己又没有太多经验,父母也帮不上什么,可能就是一句“别想那么多,好好工作”。

生活上,一二线城市高昂的房租、交通等生活成本,使得自己不得不成为“月光族”。如果正在恋爱中,约会、礼物等支出也是不小的开支,搞不好还要用到“这呗那条”之类的消费贷款,这都让年轻人倍感压力。

再加上各种自媒体“一夜暴富”“日进斗金”“20岁如何年入百万”等鸡血的宣传,更是加剧了年轻人的焦虑。

再回过头来看,为什么《我是余欢水》会让中年人觉得没什么呢?因为这就是他们的日常而已。而青年人会觉得,“天哪,这就是悲催的我!”

《我是余欢水》:被生活毒打的他,就是现实里千千万万的我们

(这段话,说出了多少中青年人的心声。图片来源:《我是余欢水》剧照)

面对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源,年轻人缺乏有效的资源,使压力感增大。而余欢水在剧中遇到的各种伤病、背叛,年轻人也会遇到,比如上司甩锅、同事借钱不还等问题,所以很有“代入感”。

本以为再奋斗10年就能迎来“成为CEO、迎娶白富美”的人生巅峰,可看了余欢水,没想到会那么悲催,这样的人生岂不是毫无希望?于是就“丧上加丧”了。

正如热播剧《小欢喜》里的台词:中年危机绝对不是一件事,而是所有事一起来,压着你。

压倒你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稻草。

这种“代入感”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其一,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即“学到的丧”[3]。

本来一个年轻人应该生气勃勃、元气满满,结果看完后产生了一些负面思想,比如,“生活如此残酷,那我就听天由命吧”,很容易丧失奋斗的动力。当一个人感到工作或生活无意义、无价值时,就特别容易诱发抑郁情绪。

其二,容易引发“自证预言”,即“我成为丧”[4]。

当年轻人看不到希望、破罐子破摔、整天混吃等死时,还能期望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增强自我竞争力吗?公司裁员或者伴侣分手几乎是必然的结局,这样又进一步强化了“啊,我就是这么惨”的自我标签,而形成恶性循环。

年轻人如何应对

提前到来的“中年危机”?

应对中年危机年轻化,主要建议就是两个词:“接纳”与“承诺”。

接纳什么?

首先,我们要接纳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

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我们小的时候以为父母是神,什么都会,后来才发现,父母其实也是普通人,有很多办不到的事。青春期的我们甚至还因为“你们什么也不懂”而叛逆过。

现在,我们也要接纳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不要被自媒体带节奏,“人人都可以成为马爸爸”只是在贩卖焦虑。找到自己会做的事、擅长做的事,把它们做到最好就行。

其次,我们遇到的困难,几乎所有年轻人都会遇到。就连某些富二代还有被银行追债的日子呢。所以,不要认为全世界“数我最惨”。没事在同学群里和大家吐槽比惨,其实是个很好的减压方法。但别在同事群里这样做哦!

接纳什么?

第一步,你可以先列个单子,把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都写下来。比如:

自己在工作上想成为什么样子?

和家人的关系如何?

自己未来要找什么样的伴侣?

第二步,面对这6~7个未来的目标,看看自己有哪些有助于达成目标的资源,以及缺少哪些资源,比如知识、技能、资质、人脉、资金等,也写下来。

第三步,检视一下,为了达成未来的目标,我今年需要做哪些事、见哪些人,作为小目标也写下来。

注意,这个年度目标是你确实可以做到的,比如,你写“今年先设一个小目标,赚一个亿”,那就是“挟泰山而跃北海”,很难很难做到;而“今年学一门外语”“今年向行业排名前10的企业投简历”等,则是可以做到的。

第四步,根据列出的任务清单,从今天开始做起,朝着年度目标一步一步走下去,千万不要等到明天。

《我是余欢水》:被生活毒打的他,就是现实里千千万万的我们

你可能会问:假如我的未来目标是要成为首富,但是达不成怎么办呢?

首先,你的目标应该是自己喜欢的目标,而不是因为“家人或别人希望我有钱”而制订的目标。那是“别人”的目标,不是你“自己”的目标。

其次,如果确定是自己的目标,那就先向自己的年度目标奋斗,在一年一年的目标达成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成就很大,而自己也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年轻人“丧”则国“丧”,年轻人“燃”则国“燃”,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迈出“燃”的第一步吧。

参考文献

[1]中年危机: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dlife_crisis

[2]银行业职工心理健康状况:傅小兰; 张侃; 陈祉妍; 陈雪峰.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3]习得性无助:Seligman,M. E. P. Learned helplessness. Annual Review of Medicine. 1972,23 (1): 407–412.

[4]自证预言:Robert K. Merton. Social Theory and Social Structure. New York Free Press. 1968: pp.477.

【主创团队】

策划:张杰

编辑:张杰、叶正兴

排版:王中强

运营:陈韵伊、张宁

统筹:张宁

作者: 网站小编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说!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