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步,转身,摊牌,缩回去,变拳头,蹲下来,缩进去变成掌,往上托,再继续往下摊牌......
早上10点半,武汉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韩旭东带着患者们一起练习七星功,该动作一共七步,吸取了太极拳、易筋经、五禽戏的精华,可以帮助患者活动全身关节,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和心肺功,特别受老年患者的欢迎。然而,这套看似简单的动作,韩旭东打下来早已精疲力尽。
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队员、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韩旭东说:“本身打拳就很累,加上穿防护服、戴了两层口罩,又闷又热。如果体质不好的话,可能就累晕过去了。我当时教七星功的时候身上全是汗,非常喘。”
这是韩旭东到达武汉的第19天,自从2月10日离开南京,韩旭东的爸妈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他。韩旭东是安徽人,2018年,他从宣城的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来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当护士。工作不到两年,韩旭东大半的时间都在医院的ICU度过。12小时轮班的“魔鬼训练”让韩旭东积累了丰富的重症护理经验。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看到护士长在微信群里发出前线召集令的那一刻,韩旭东热血满腔地主动报了名。
平时比较独立的他和父母交流不多,送行那天,早已知道实情的爸妈表现出的宽容与大度,让这个大男孩泪目了。
“我爸妈说,每天不管怎么样都要发一句话,或者是哪怕发一个字也都可以,你不想说话你就可以不用说,你好好休息没关系。父母的爱我能感受到,平时我也是那种沉默寡言的人,所以有很多时候会无意之间伤害到他们,所以非常非常感谢我父亲的理解。”韩旭东说着说着,眼里不自觉地湿润了。
韩旭东初到武汉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第一次上班就是个大夜班,从晚上3点上到早晨9点。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口罩,韩旭东感觉呼吸困难,头晕胸闷,当时患者也是第一次进驻大花山,一整晚都睡不着,韩旭东就陪着他们聊天。
韩旭东说:“在过道的时候,我刚走出去,脑海中立马就蹦出了三个字——‘逆行者’,那一刻我真的感觉自己就是一个英雄,特别为自己骄傲和自豪。”
韩旭东大部分时间都值夜班,小夜班需要核对医嘱,检查护理记录单和体温单,给患者分发口罩。大夜班需要第二天早上帮病人拿早饭,发中药汤剂,测量生命体征,录护理记录单和体温单,收拾病房,书写交班,参与大交班。
工作之余,韩旭东的年龄是聊天的谈资之一。很多患者一开始都猜不出他的年龄,得知他只有22岁,一位患者忍不住拉住了他的手说,你和我的儿子一样大!很快,护士队伍里有个98年生的小伙子的消息迅速传开,长辈们纷纷和韩旭东话起了家常。了解到韩旭东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功法队的骨干成员后,总有阿姨辈的患者主动找到韩旭东,邀请他带着大家一起练习功法。
韩旭东说,有位阿姨让他印象非常深刻:“我问阿姨你知道我是哪里人吗?阿姨说,‘我知道,你是江苏南京的,你是过来帮我们的’。听到这句话,我真的非常感动,阿姨有一颗感恩的心,平时帮我们很多的忙,比如拖地,来减轻我们的负担。”
同事之间就更不用说了,和韩旭东一起搭班的91年同事张亚涛,亲切地叫他阿东,他说,韩旭东年龄虽然小,但操作经验却很丰富。大家眼中的“弟弟”心理年龄远比实际年龄要成熟。“他在生活中活泼开朗,工作中一丝不苟,所展现出来的为人处世各个方面比较沉稳,周围的人对他评价都很高。”
武汉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有800多个床位,5个省的医生全方位接管,但脱防护服的通道只有一个,早上9点下夜班后,韩旭东一直排队到11点才能顺利脱下防护服。回到驻地已经是12点了。尽管辛苦,但韩旭东觉得值得。
韩旭东告诉记者,在很多人眼里,护士的工作仅局限于打针、吊水,实则不然。他们在面对重症患者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是复杂而多变的。和医生一样,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挽救一个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挽救一个生命更加具有意义呢?看着患者高兴地出院,竖起大拇指对你工作的认可,这才是最值得最幸福的事。”
更多精彩节目,请关注江苏教育频道周一至周五每天21点35分播出的《江苏教育新闻》栏目。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黄迪 徐明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