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

星星之病毒,可以燎原

珍惜每一刻读书时光 本文摘选自《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约翰·M·巴里著,钟扬、赵佳媛、刘念译,金力校

珍惜每一刻读书时光

本文摘选自《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约翰·M·巴里 著,钟扬、赵佳媛、刘念 译,金力 校

疫情肆虐,让我们从阅读中汲取充盈内心的力量,理性应对。最近几天,小编都将摘选《大流感》一书中的片段,供大家了解百年前那场席卷全球的瘟疫带给人类的苦难和反思,敬请关注。

德文斯军营坐落在波士顿西北约60公里处一片绵延起伏的山地上。它的医务人员是一流的。

德文斯唯一的弊病是其最大设计容量只有36000人。9月6日,德文斯的士兵数量已经超过了45000人。不过,可以容纳1200人的军营医院目前只有84名病人入住。医院具备足以同时开展好几项研究的医务人员。这样一个高度称职的医疗团队和一个几乎空着的医院,看上去似乎能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然而,事与愿违。

流感确实爆发了。只一天时间,德文斯军营里的1543名士兵患上了流感。9月22日,整个军营的19.6%的人都上了患者名单,名单中几乎75%的人住进了医院。接着,肺炎和死亡接踵而来。

9月24日一天就有342人被确诊患上肺炎。德文斯平时有25位医生。现在,随着军方和平民医护人员不断涌入军营,有250多名医生投入治疗。医生、护士和勤务兵每天凌晨5:30开始工作,持续到晚上9:30才能睡觉,日复一日。到了9月26日,医疗人员已不堪重负,许多医生和护士被感染甚至死亡,因此他们决定,无论病人病情有多严重,他们不再接纳更多病人了。

红十字会也因疾病在平民中的扩散而遭受沉重打击,他们设法找了12名护士前去增援,但收效甚微。这12人中有8人因患流感病倒,2人殉职。

动脉中携氧的血液呈鲜红色,静脉中的血液因几乎不含氧而呈蓝紫色。患者因肺脏无法同血液交换氧气而导致肤色变青的现象被称作发绀。1918年患者的发绀症状非常严重,他们的肤色变得非常深——整个身体都呈现出近乎人们腕部静脉的颜色——这令谣言四起,说这种疾病根本不是流感而是黑死病。

韦尔奇、科尔、沃恩和罗素现在都是上校,他们刚刚结束对南方陆军基地的巡察。这不是他们的第一次巡察,如同以往一样,在获悉某个兵营出现爆发性流行病后,他们就要视察军营,寻找并纠正任何有助于流行病生根发芽的陋习。他们也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肺炎。

这群人于某个周日的早晨气定神闲、神采奕奕地返回了华盛顿。但他们下了火车后,心情陡然逆转。一名护卫已经在等待他们,脸上写满了焦虑。护卫将他们带到军医署长的办公室。戈加斯本人这时身在欧洲。他们一进门,戈加斯的副手抬头就说:“你们立即启程去德文斯。西班牙流感侵袭了那个军营。”

8个小时后,他们在冰冷的细雨中抵达德文斯。整个军营混乱不堪,医院成了战场。

病人几乎得不到任何照料。基地医院的设计容量为1200人,最多能容纳——据韦尔奇估计,即使拥挤到甚至“超过它所能容纳的最大可能”——2500人。但现在其负荷超过6000人。所有床位都一直满员。每条走廊、每个备用房间、每个门廊都塞满了帆布床,床上躺着病患或垂死之人。放眼望去,没有物品是灭过菌的,也没有护士。韦尔奇到达的时候,200名护士中已经有70人病倒,并且每过一个小时又会有人倒下。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没能康复。医院内充满了恶臭,那些不能起床或无法自理的病人的排泄物,把他们的床单和衣物搞得刺鼻难闻。

到处都是血迹——被单上、衣服上,一些人咳血,还有一些人从鼻子甚至耳朵往外冒血。许多士兵还是十几岁的孩子或者二十多岁的青年,他们本该健康红润,现在却面色发青。他们身上的颜色就像是死亡打下的烙印。

在尸体解剖室内他们看到了最令人心寒的景象。解剖台上躺着一个差不多还是孩子的年轻人的尸体。哪怕最轻微的移动,液体也会从他的鼻孔里涌出来。他的胸腔被打开,肺脏被取了出来,其他器官也经过了仔细检查。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普通的肺炎。其他几例解剖也得到了类似的异常结果。

科尔、沃恩、罗素以及科学小组的其他成员都百思不得其解,并备感忧虑。他们转而向韦尔奇求助。

韦尔奇青年时代师从于世界上最伟大的学者。他启迪了美国一代优秀的科学家。他曾经造访中国、菲律宾和日本,并研究美国从未有过的疾病。他很早就开始阅读多种语言的医学期刊,关注非正规途径获得的来自世界顶尖实验室的情报。毋庸置疑,他定能告诉他们些什么,他也定会有自己的想法。

韦尔奇并未令他们安下心来。科尔站在他身旁,心想自己还从未见过如此焦躁,或者说如此激动的韦尔奇。事实上,科尔感到相当震惊:“我们这些人感到困扰还不足为奇,但令人惊诧的是,事态之严重,起码在此刻也难住了韦尔奇博士。”

韦尔奇说:“这一定是某种新型的传染病或者瘟疫。”

韦尔奇走出解剖室,给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各打了一个电话。波士顿的电话是打给哈佛教授、波士顿最大的布里格姆医院的首席病理学家沃尔巴克的,韦尔奇请他来进行尸体解剖,也许能从中发现这个怪病的线索。

但韦尔奇也明白,任何治疗或者预防这种疾病的方案还得靠实验室工作。他从纽约的洛克菲勒研究所召来了埃弗里。埃弗里曾申请加入洛克菲勒军队编制,但因是加拿大人而未获批准。不过,8月1日他入了美国籍。无巧不成书,就在韦尔奇致电给他的当天,埃弗里从二等兵升为上尉。更为重要的是,他已经开展了一项研究工作,这项工作将从根本上变革生物科学。流感将证明他的工作是正确的。

当天晚些时候,埃弗里和沃尔巴克抵达军营,当即各司其职。

韦尔奇的第三个电话打给了华盛顿的理查德,他在戈加斯上前线时代理军医署长一职。韦尔奇详细描述了这种疾病,并估计了疾病在德文斯和别处的发展进程。因为这种疾病将要传播开来,韦尔奇催促道:“必须立即扩大各个军营医院。”

理查德迅速响应,他命令医护人员立即隔离、检疫所有病例,并阻止士兵同营外平民接触:“当务之急是要将流感堵在军营之外,根据以往经验……疾病的流行能事先预防,一旦流行起来则一发而不可收拾。”但他也承认了面临的困难:“很少有疾病具备流感那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的病人可能就已经是传染源了……这场战争中再没有一种疾病像它那样,对军医的判断力和决心进行苛刻的考验。”

戈加斯开始了他的战争——防止流行病在军营间爆发,但他失败了。

病毒沿着海岸向南行进,从内陆跃至中西部,横跨整个国家,到了太平洋。

基根向《美国医学会杂志》投送了一篇详细描述这种疾病的文章,警告人们:这种疾病“必将迅速扩散至整个国家,它会侵袭全国30%—40%的人,而且来势汹汹”。

基根唯一说错的地方是将他的估计局限于“整个国家”,他应该说“整个世界”。

这个流感病毒、这个“突变群”、这个“准种”一直维持着自己的杀伤力,并不断致人于死地。现在,散布世界各个角落的该种病毒在人体中传过的代数大致相同。这种病毒在世界各地适应着人类,并将自己的杀人本事发挥到了极致。在每个地方,它都在向致命型转变。

从波士顿到孟买,全世界的致命病毒几乎同时爆发,其死亡率是1900年那场黑死病大流行时的两倍多。

◆ ◆ ◆ ◆

巴里提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它还会卷土重来吗?而答案是:当然会。

——《洛杉矶时报》

◆ ◆ ◆ ◆

星星之病毒,可以燎原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约翰·M·巴里 著

钟扬、赵佳媛、刘念 译

金力 校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8年7月

星星之病毒,可以燎原

作者: 网站小编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说!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