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猫妹
来源| 大猫财经
临近春节,单位小伙伴们午休时纷纷讨论回家给爸妈和长辈们带点什么好。
有人提议买特产,结果引来一片否定,现在北京有的老家都有。
有人提议买足浴盆、按摩器,结果又有人反对说,现在不敢在网上给爸妈买东西,“一买点啥他们就问价格,然后说网上那家店团购优惠才卖多少多少钱,不会过日子。”
一提到这,大家马上开启了“吐槽”模式。交流后发现,原来都有差不多的同款父母——痴迷网上团购,动不动就让帮着砍价。
说着说着,有个小伙伴叹了口气,说自己的地位都不如家里的狗了。上次回家,狗爬沙发,他想撵下去,“结果我妈脱口而出,‘别欺负你弟’!当时我心情那个酸爽啊,别提了。”
吐槽归吐槽,不过大家心里都明白,自己一年才回一两次家,陪父母的时间还真比不上狗。大家的心情都有点低落。
“上次我妈骑车摔了一跤,在床上躺了半个月,居然都没告诉我。”一个小伙伴叹了口气,“我十一回家,问她咋不跳广场舞了,她才跟我说,受伤之后膝盖一跳舞就不舒服,好久没跳了。我说带她去医院看看,她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再养一段就好了。”
我们一天天长大的同时,父母也老了。
父母们拼命省钱,比价、砍价,小病拖着不去医院,无非怕花钱,怕耽误子女工作,还不是为了当好孩子的后盾?省下来的钱最终又贴补给城市打拼的子女。
说来说去,其实父母追求“实惠”也没什么不好,不同时代的人对实惠有不同的看法和玩法罢了,我们不也薅羊毛、玩互助嘛。
只是,这春节到底送点什么好?太贵的不一定实用,实惠的质量不一定好,最好又实用又实惠。
作为“中老年人”,猫妹一般不参与“小朋友”的讨论。不过这次旁边听他们讨论半天后,猫妹实在忍不住插嘴,要不你们试试送点便宜又实用的,比如骨折保障?
01 骨折,被忽视的健康杀手
孝敬父母,确实是个大学问。
从有用的角度看,对老年人来说,最有用的一定跟健康相关。
父母们转发的养生鸡汤贴、吃的保健品,小伙伴们想到的足浴盆、按摩器,都属于预防保健范畴。
预防保健属于事前风控,固然重要,但依然无法杜绝风险的发生,所以,不能忽视风险发生后的风险补偿。而保险、互助,都是风险补偿的利器。
至于为啥瞄准骨折保障,是因为老年人的骨折风险,其实是被大家普遍忽视的。
很多人都觉得老年人容易得大病,比如癌症、冠心病、脑梗,所以即便关注保险,也都围着重疾险、防癌险、医疗险打转儿。
确实,这些疾病的风险会随着年龄升高而发病率陡增,但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骨折的发生率其实远高于这些疾病。
比如,章振林教授等多位学者对2014年至2016年间上海市6个社区的老人调研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椎体骨折患病率为17.2%,其中男性为17.0%,女性为17.3%。
从调研结果看,6个老人,就有一个中招,概率很高了。而且这还仅仅是椎体(腰椎、胸椎)骨折的情况,除此之外,容易骨折的部位还有腕、股、髋、骶、肩等。
实际生活里,也是如此。比如小伙伴的妈妈,骑车去菜市场路上摔倒了,虽然万幸没有太大的影响,但也在床上躺了半个月,连带着好长时间跳不了广场舞。
但并不是人人都如此幸运。
猫妹的母上大人,从床上下来,没站稳摔倒了,没有任何皮外伤,但人就是不能动了,救护车送到医院一检查,腰椎断了。
住了两周多的医院,出院结算,花费5万多,除去社保报销的,自付2万多,这还不算救护车费用、定制护具的钱。护理费用就更别提了,得24小时贴身看护,一个人护理根本玩不转。如今手术已经4个多月了,刚能不用人扶着自己起床,离正常活动还远着呢。
母上大人住院时猫妹在骨科病房转了一圈,发现住院治疗的基本都是老年人。
各种莫名其妙的受伤经历,除了下床摔的、还有有买菜摔的、遛弯摔的、玩运动器械摔的、坐车摔的……摔坏的部位也五花八门,有膝关节、有股骨、有股骨头、有骨盆、有腰椎、有手臂……
人到老年,最容易摔跤,最怕的事儿也是摔跤。
对一般人来说,摔跤不算事儿,但老年人即便是慢慢滑倒、轻微外伤,也容易造成骨折。内在原因是老人的骨质疏松,外在原因是老人行动的灵活性降低、四肢没有力量,视力下降,行走不稳,对外界的反应迟钝,遇到紧急情况,无法保持身体平衡。
之前有种说法,说老年人骨折后,会引发连锁反应。
那是因为受伤卧床,还容易诱发多种疾病,比如褥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如果之前有一些基础疾病,卧床后运动减少,还会导致既有疾病的加重。
据统计,老人髋部骨折后一年的死亡率高达50%,所以说摔一跤要命,并不完全是夸张。
虽然现在医疗技术提高了,很多老人骨折后可以手术,不再保守治疗,但即便骨折不要命,也要钱啊。现在住一个院,没个几万块都出不来。猫秘闺蜜的妈妈在公交车上摔断了腿,打了个钢板也要两万多,转年取钢板又是一笔钱。
老人朴素节省惯了,花几万块钱心疼得要命。如果能解决经济补偿的问题,相信很多老人也不会摔了碰了自己忍着不去医院,或者因为花钱太多而自责。
而且,有了骨折保障,老人在家出事儿后不愿意告诉孩子的问题,也能顺带解决了,因为老人要报销医疗费用,总得告诉你一声啊,这样你就能及时掌握家里老人的健康动态了,真的是一举两得。
02 骨折保障,怎么选?
说实话,金融产品里真正适合老年人的不多。
目前社会为老年人提供的风险保障产品有上千个,但大多数产品实际上是在非老年人风险保障产品的基础上,放宽了年龄等购买条件,不是真正老年人专属产品,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1月2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如是说。
保险公司的实际行动还没落地,网络互助已经瞄准这块需求捷足先登。
比如,猫妹刚刚得到消息,平安推出了一个“长辈骨折医疗互助计划”。
“互助”是最近很火的一个词。在互助计划中,成员需要分摊互助金额,每个成员既可享受权利,同时也需履行义务,成员间的地位是平等的。现有同类型产品中,参与人数都过亿了,大家对这种 “帮助他人,守护自己”的模式真的很感兴趣。
猫妹打探了一下,“长辈骨折医疗互助计划”也是采取了加入计划后共同分摊赔付的模式。
3月7日前如果有300万人参与,即可成立互助计划。届时参与者可以将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55岁及以上,最多6位)都添加为受助人。如果受助人在等待期(60天)后发生意外骨折,可以根据医疗方式不同获得最高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为了维护参与者的利益,避免骗赔,互助计划还会委托平安核实案件和理算互助金额,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计划的公平性和效率就会有保障。至于管理费,也只是按照互助金额的5%来收取,猫妹怀疑这块费用,运营方要亏钱补贴。
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关注一下。
春节不知道送啥的,可以考虑加入 “长辈骨折医疗互助计划”。齐尽孝心,共同分摊,这个思路,真的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