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0年砥砺奋进,70年辉煌历程。首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代首都卫生健康工作者的接续努力和无私奉献。他们都是首都卫生健康事业七十年辉煌历程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首都卫生健康事业七十年改革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为了让更多的人记住卫生健康战线几代人奋斗之路,也为了记录首都卫生健康战线老一辈人的不懈努力和不凡业绩,今年7月1日至今,“京华卫生”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离退休干部”微信公众号,陆续向公众推介了首都卫生健康系统的老红军薛光、老专家李桓英、老中医李乾构、老院士张金哲,我们一起见证了这些德高望重、德艺双馨老专家们的人生亮点、高光时刻和大家风范。
在一年一度的艾滋病防控宣传日来临之际,我们又走访了老专家徐莲芝,听听她老人家的防艾心语。
“其实这都是我分内的事,说不上是什么成就和贡献,我只是合格地履行了身为一个医生的本职工作”。
每每人们夸她的时候,这位老人都会这样谦逊的说。这位被誉为抗艾“国宝”的老人,就是今年已经84岁高龄的徐莲芝,她在抗击艾滋病这条路上走了风雨数十载。
徐莲芝幼年时,她母亲的身体很差,经常大把吃药、痛苦呻吟,在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徐莲芝从小立志学医。1959年,25岁的徐莲芝从哈尔滨医学院毕业后,来到北京佑安医院工作,直至退休后,仍继续出诊。
做“慈母” 关怀艾滋病人
1990年,医院收治的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是一位50多岁的归国劳务人员。徐莲芝是第一次接触到了艾滋病人,她也是医院第一个诊治艾滋病患者的医生。
第一次接触到这种病,徐莲芝也非常紧张,由于缺乏相关治疗经验,作为资深的感染科主任医师的她,还是坚持带领科室人员投入到了救治这位患者的进程中。刚见面,为了保险起见,徐莲芝和其他医护人员带上了口罩、穿上高筒靴。
看到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脆弱敏感的患者,情绪激动,难以安抚。于是,徐莲芝主任反复安抚、耐心劝导,并亲手为患者梳头、理发,用实际行动感染温暖着艾滋病患者。
90年代初,多数人对艾滋病缺乏一定的了解,谈“艾”色变,对艾滋病患者更是避之不及,然而徐莲芝大夫大胆拥抱患者,与患者零距离接触,耐心安抚患者的情绪。
徐莲芝的这些暖心的举动,才使得患者的心扉被彻底打开。打开心扉后的他哭着说:
“自从我得病后,亲人和朋友都不理我了,我越来越孤独,这比死还可怕呀……”
徐莲芝听到患者的话,她深深感觉到了:“理解和关怀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和治疗同样重要。”
徐莲芝意识到这一点以后,她在之后的每一次诊疗中,对她的每一个患者都充满着理解和关怀。在治疗过程中,徐莲芝经常会碰到一些患者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徐莲芝有个患者叫小赵,她的丈夫因为患艾滋病去世了,徐莲芝担心小赵也被传染,所以就想让她前来做血检。不料找到小赵后,迎接徐莲芝的却是一通责骂,因为艾滋病给小赵留下了心理阴影,她不允许任何人提及此事。
面对这样的情况,徐莲芝并没有放弃,她开始不厌其烦地跟小赵讲解艾滋病的传染、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治疗等内容。一天两天三天…渐渐地,小赵被她说动了,主动地接受了检查。尽管小赵最终仍没能逃过艾滋病的追杀,但小赵却通过徐莲芝大夫学会了直面自我。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目前在艾滋病的治疗和护理手段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人们已经可以用较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种疾病,而不再是“谈艾色变”。这一改变是徐莲芝得到的最大欣慰。
徐莲芝抗艾之路走得十分艰难!尤其是如何劝服患者的家人和朋友去接纳患者,是十分困难的。徐莲芝虽然深知这一难度,但是她没有放弃。
救治关爱患者的过程中,徐莲芝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预防控制艾滋病极其重要。于是她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每周3、4、5都会抽出半天的时间,去回答艾滋病患者的咨询电话。在20年的时间里,她累计接听电话数万次。
徐莲芝还特地针对艾滋病发病人群的年轻化趋势,主动到各个大学,进行了40余次的艾滋病科普讲座
当家长 建立“爱心之家”
1998年,徐莲芝和同事们创办了中国早期救助艾滋病的民间组织:爱心家园。在成立爱心家园以前,这里是佑安医院的艾滋病诊所。“让它成为艾滋病人真正的家!”徐莲芝说,当她看到这间小房子的第一眼,她就暗暗地下了这个决心。
就这样,“爱心家园”诞生了,过去的这间屋子不仅夏热冬凉,而且一下雨就漏水,经过修缮改造之后,变成现在温馨、坚固的小屋,使得当时难以在社会上,获得认可的艾滋病患者们第一次找到了“家”的感觉。
而徐莲芝,就是他们的家长。家园建立后,她经常在这里和病人聊天,有时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每年除夕的时候,徐莲芝都会在这里和病人一起包饺子,陪他们一起吃年夜饭。
无数的病人在这里,学会了勇敢地面对生活与困难。
爱心家园建立后,前来做志愿服务的人络绎不绝,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数千人在这里做过志愿服务。
最令徐莲芝感到欣慰的是,很多在这里重新找到生活勇气的艾滋病患者,也相继回“家”,变成了家园内的志愿者,给予正处于迷茫中的艾滋病患者,鼓励和支持。以病人来帮助病人,这远比医务人员的劝说更有力量。
当年,贝利·马丁基金会的创办者马丁·哥顿到“爱心家园”考察后,一出门就忍不住涕泪横流。他哽咽着对陪同的卫生部官员说:“徐莲芝是你们的‘国宝’!”
徐莲芝今年已经84岁了,虽然她在60岁时就已经退休了,但她一直坚持每周出2天门诊,并按时查房。直至几年前,由于身体原因才完全退下来。她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她热爱的工作和牵挂的患者。
老人现在居住的,还是医院分配的一套两居室。屋内的家具很陈旧,但却塞满了病人送来的卡片和纪念品。
徐莲芝荣获英国贝利马丁奖
由于徐莲芝日常工作特别忙,所以她很难有时间去陪伴家人,但她的家人并没有因此抱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对她的事业进行支持。能得到家人的理解这是最令她感到欣慰的。
徐莲芝的确没有为自己的小家庭奉献太多的精力,但她却为许许多多的艾滋病人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园。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离退休干部处/服务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视频:梁亮亮、颜飞
京华卫生编辑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