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

五问兰州兽研所:96人布病抗体阳性,日常监管缘何失防?

兰州兽研所有没有严格按照规范,对实验动物进行定期检疫,对参与直接接触实验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体格检查?实验动物在引出、引入过程中,有没有严格进行隔离检疫?短期内已致96人布病抗体阳性,到底是那一层监管

兰州兽研所有没有严格按照规范,对实验动物进行定期检疫,对参与直接接触实验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体格检查?实验动物在引出、引入过程中,有没有严格进行隔离检疫?短期内已致96人布病抗体阳性,到底是那一层监管环节失防?兰州兽研所所生产的实验动物都流向了哪些高校和科研单位?事发后,布病病源是否已经确定?又采取了哪些紧急防范措施?目前尚有诸多问题待解。

兰大一院西站院区12月2日上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下简称“兰州兽研所”)4名人员疑似布鲁氏菌病。

五天后,病例人数很快升至96人。

据央视新闻12月7日报道,截至12月7日中午12点,已经对兰州兽医研究所317名师生进行布鲁氏菌检测,其中96人呈血清学阳性,目前均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

兰州兽研所官网介绍,该所成立于1957年,下设5个研究部门,分别为口蹄疫病研究室、家畜寄生虫病研究室、家畜传染病研究室、人兽共患病研究室和禽病研究室。年生产各类小鼠60000只,豚鼠2000只,实验兔1000只。

此次最先发现布鲁氏菌血清学阳性的人员就来自该所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按照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公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规定,实验动物工作单位对直接接触实验动物的工作人员,必须定期组织体格检查。对患有传染性疾病,不宜承担所做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换工作。

同时,按照规定,对引入的实验动物,必须进行隔离检疫。

那么,兰州兽研所在日常开展研究培育实验动物过程中,有没有严格按照规范,对实验动物进行定期检疫,对参与直接接触实验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体格检查?实验动物在引出、引入过程中,有没有严格进行隔离检疫?短期内已致96人布病抗体阳性,到底是那一层监管环节失防?兰州兽研所所生产的实验动物都流向了哪些高校和科研单位?事发后,布病病源是否已经确定?又采取了哪些紧急防范措施?目前尚有诸多问题待解。

一、兰州兽研所对培育的实验动物是否检疫防疫?

此次发生疫情的兰州兽医研究所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属单位,成立于1957年,是我国专门从事预防兽医学研究的著名科研单位之一,尤其在草食动物疫病研究上具有传统优势。

这次最先发现布鲁氏菌血清学阳性的人员来自该所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

专家提示,布鲁氏菌病人与人传染几率极低,目前没有过人间传染病例。布鲁氏菌主要的传染源为羊、牛等牲畜,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消化道,如喝生牛奶或做饭过程中生熟案板不分,以及呼吸道吸入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传播等3种。

不过,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布病防治科科长王鼎盛告诉澎湃新闻,实验室里的小白鼠也是敏感传染源之一。

据兰州兽研所实验动物中心信息显示,目前,该中心主要生产供应SPF级BALB/c小鼠、KM小鼠,普通级豚鼠、实验兔及以上各种动物饲料。年生产各类小鼠60000只,豚鼠2000只,实验兔1000只。

按照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公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规定,对引入的实验动物,必须进行隔离检疫。实验动物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必须立即视情况分别予以销毁或者隔离治疗。对可能被传染的实验动物,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对饲育室内外可能被污染的区域采取严格消毒措施,并报告上级实验动物管理部门和当地动物检疫、卫生防疫单位,采取紧急预防措施,防止疫病蔓延。

二、对密切接触实验动物的工作人员是否按规定进行定期体格检查?

按照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公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第六章第二十五条规定,实验动物工作单位应当根据需要,配备科技人员和经过专业培训的饲育人员。各类人员都要遵守实验动物饲育管理的各项制度,熟悉、掌握操作规程。

该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实验动物工作单位对直接接触实验动物的工作人员,必须定期组织体格检查。对患有传染性疾病,不宜承担所做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换工作。

根据公开的通报信息,11月28至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研所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先后报告有4名学生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

接上述4例报告后,兰州兽研所立即派人陪同学生前往医院诊治,同时成立调查小组,关闭相关实验室并开展调查。11月29日,在发生首例布病抗体阳性后,兰州兽研所组织学生进行诊治。

12月2日,兰大一院西站院区上报4例疑似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病例,均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研所人员。

12月6日,兰州兽研所共检测263名人员,以实验室工作人员为主。经甘肃省疾控中心确认呈现血清学阳性65人。血清学阳性人员中个别人员自感有身体不适现象,其余人员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

兰州兽研所同时成立调查小组,关闭相关实验室并开展调查。

12月7日,兰州兽研所对317名师生进行布鲁氏菌检测,其中96人呈血清学阳性,目前均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

澎湃新闻注意到,距离兰州兽研所不远处,就是甘肃省动物防疫总站。

据央广网12月6日报道,一位从事布病疫苗研究的研究者称,他所在的疫苗研究单位距离兰州兽研所不远,专门出品布病疫苗,按理说从事相关疾病研究的工作人员都要打疫苗,他想不明白为何一个专门的兽医研究机构能有这种事情发生。

三、是否存在瞒报?

国家卫健委官网介绍,布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布病防治科科长王鼎盛告诉澎湃新闻,布病抗体呈阳性,不能确认感染布病,只是隐性感染,只是体内受微生物(如布鲁氏菌)侵蚀。如要确诊,须有临床表现。

王鼎盛表示,“感染和病是两个概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测结果,三者都是阳性的才能称病人。如果前述学生出现了发热、多汗、肌肉关节疼痛、乏力等临床症状,才能确诊。他说,实验室里的小白鼠也是敏感传染源之一。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徐天敏也表示,有临床表现,血培养、骨髓培养阳性或试管凝集试验1:100以上才可确诊感染布病。“有些隐形感染好了之后,也可能引起抗体阳性。”

徐天敏称,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布病,一般都是接触了患病动物才会感染,“布病的潜伏期有长有短,短的一两个星期出现临床反应,长的可能潜伏1年以上。”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中规定,有流行病学史,符合确诊病例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标准,但无临床表现的,被称为布病隐性感染病例。

据原国家卫计委印发的通知显示,甘肃省是我国五大畜牧省份之一,同时也是历史上布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按照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动物防疫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互相通报动物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以及相关信息。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此外,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应当及时、准确。

而根据前述通报内容,从首次11月28日报告有4名学生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后,短短10天内病例人数就增至96人,这期间是否存在瞒报目前尚不明确。

四、 实验动物都流向哪些高校和研究机构?

兰州兽医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介绍,中心面向其他科研、大专院校、医院、药厂等单位提供不同品种、品系,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出具相关证明;制作动物模型;提供标准实验场地,并承担相应技术服务等业务。

据央广网12月7日报道,兰州兽研所作为当地研究机构购买实验动物的重要来源,消息一出,让当地研究者也担心自己买的动物是否被感染,这两天纷纷前往医院进行自查。

兰州大学12月8日消息,兰州大学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并安排相关单位对接触过从兰州兽医研究所购置实验动物的师生进行仔细排查,要求其妥善做好有关实验动物的处置和实验室的消毒工作。目前,有关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被曝多人布病抗体阳性、隐性感染后,该院下属其他研究所也开始组织学生开展布病项目体检。

12月6日晚,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6日下午,该所组织了部分学生进行布病检测,“(暂时)没有(发现)感染布病的学生。”

针对是否上级卫生部门下发布病项目检测的通知,前述工作人员说:“还没有收到,这是我们自己的例行检查。每年会组织职工做一次或两次相关检查。”

五、事发后感染源是否查清?

兰州兽医研究所所内公告栏内张贴的一份加盖公章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关于成立疑似布鲁氏菌感染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方案》(简称:《方案》)显示,11月28日和29日,该所同一课题组连续上报两起、共四人疑似感染布鲁氏菌事件。随后,该所另一课题组也上报一起类似事件。阳性报告数量逐渐增加。

前述《方案》称,筛查组负责组直人员进行布病检测。由科技处负责学生的筛查工作,党办人事处负责职工的筛查工作。安抚及对外衔接工作,由综合处负责。各小组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每天召开汇总协调会。研究所拨付经费对疑似人员进行具体检查,并邀请专家会诊及治疗。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微信公号12月6日消息,事情发生后,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应急处置预案。设立流行病学调查组、治疗专家组。

一方面积极对血清学阳性人员进行诊治,另一方面,配合卫生健康委认真追查疫源。收到报告后,封闭相关实验室、实验动物、动物舍,配合流行病学调查组调查40多人,配合调查组对动物房饲养实验动物实验室进行了取样,对阳性人员用餐餐厅、研究所周边饭馆进行调查。

目前,具体的疫源调查工作正在进行。

作者: 网站小编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说!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