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健康已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作为人体中过滤有害物质的“筛子”,承担着净化血液的重要生理功能。肾脏实际上是一个大型微血管网,它特有的组织结构特点使它极易易罹患损伤,光是我国就有超过1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
由于肾脏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隐匿,再加上后期治疗的难度极大,所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和发现早期肾脏疾病至关重要。本期鹅滴医生邀请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肾内科主任毛永辉,为大家讲解肾脏疾病的真相。
大咖简介
毛永辉,主任医师,北京医院肾内科主任。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2000至2003年两次在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任访问学者,主攻糖尿病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获得“日本肾脏病学会青年学者”奖励。2006年在波兰内务部总医院学习肾脏移植技术。现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肾脏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血液净化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分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肾病中药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肾病分会常务理事等。
本文要点:
1肾脏疾病分为原发性肾脏病和继发性肾脏病,主要表现在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异常。
2肾脏病的早期发现对于治疗十分重要,所以定期体检很必要。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和老年患者,更要积极进行尿液和肾功能检测。
3糖尿病患者要尤其关注肾脏健康,糖尿病肾病由于发病机制复杂,到目前为止没有绝对有效的方法遏制住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4尿毒症患者有三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如果及时治疗,护理得当,也能重返正常生活,精彩继续。
5肾脏病患者多同时惟患心脏疾病,有些心脏疾病是发生于肾脏疾病之前,与肾脏疾病互为因果,有些心脏疾病是继发于肾脏疾病进展中的。
6可以通过血液净化技术治疗缓解肾脏病情的发展,目前国内基本已涵盖所有最前沿的血液净化技术,应用于各种危重疑难的抢救和维持治疗。
一、肾脏疾病临床症状常常隐匿,不易发现
1.通过尿液检查,通常可以较早发现肾脏疾病问题
肾脏疾病分为原发性肾脏病和继发性肾脏病,主要表现在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异常。临床症状常常隐匿,不易发现。许多肾脏疾病是查体发现的,尤其是尿液检查,常可以较早发现问题。如果生活中出现尿中泡沫增多,不明原因的下肢水肿,突发的高血压或血压难以控制,建议肾内科就诊。如果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等慢性疾病,更加建议定期查尿,以便早期发现问题。
2.早期发现肾脏病是非常重要的,定期体检有助于第一时间诊断
肾脏疾病部分常与感染伴行或继发于感染出现,在预防方面建议生活上注意预防感染,一旦出现感染问题积极就医诊治,不建议自行乱用药物。另外,慢性肾脏病部分发病原因属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常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展而来,所以建议有这类疾病的患者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等。早期发现肾脏病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非常建议患者定期体检,尤其是已经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患者和老年患者,积极进行尿液和肾功能检测,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诊断肾脏病。
3.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肾脏疾病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限制盐的摄入量,至少保持每日≤5g的盐摄入量;
(2)积极预防感染,包括呼吸道、口腔、消化道、泌尿系等部位感染,做到饮食卫生、戴口罩、适量饮水、治疗牙周病等;
(3)每位患者的病情不一,最了解自己的医生最能给出具体的注意事项,不要轻信网络、邻居、广告等宣传,要真正知道什么是自己最适合的生活方式。
二、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心肾综合征的发病原理及治疗手段
1、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没有绝对有效的方法遏制住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近年,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透析患者的主要原发病因。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到目前为止没有绝对有效的方法遏制住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临床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手段。建议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糖尿病,不仅要积极控制血糖,更要监测尿液,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已经确诊或疑诊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必须第一时间就诊肾内科,以便充分评估,准确诊断,调整治疗方案。不同阶段的糖尿病肾病具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肾内科医师会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延缓肾脏病进展。目前我科室根据糖尿病肾病患者合并症,并发症多,疾病复杂特点,联合药学部共同建立肾病糖尿病一体化随访专病门诊,针对患者实际病情,从饮食、康复、用药,综合诊治等方面开展一体化防控,深受患者喜爱,有效控制糖尿病肾病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在于早期糖尿病的诊断和积极治疗,想要预防只有一点就是努力让自己血糖达到最佳的控制水平。无论您是新发的糖尿病患者还是多年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定期检测和监测尿蛋白情况。日常注意事项与内分泌科医师建议的相同:少吃多动控体重,勤查多看密随访。不同之处在于,一旦患有糖尿病肾病,自我密切监测血糖、血压,科学饮食的内容方面将有更多的要求。
2、尿毒症的治疗方法包含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
尿毒症患者有三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可以让患者带病生存,提高生活质量,重返工作与生活。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是患者的选择,我们的患者可能会在三种治疗方式中变更调整。日常的治疗与护理内容会根据不同的方式而不同。我们有许多透析超过20年的患者,如果您能保持乐观积极,遵从医嘱,按时治疗,生活依然会精彩继续。
3、心肾综合征会加速心、肾器官衰竭的进展,显著增高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
肾脏病患者多同时惟患心脏疾病,有些心脏疾病是发生于肾脏疾病之前,与肾脏疾病互为因果,有些心脏疾病是继发于肾脏疾病进展中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会合并更多的心脏疾病,大概有超过50%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会由于心血管事件导致死亡。因此,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整体管理与防治,相当多的方面是关于心脏疾病的诊治与管理。关于心肾综合征,最早是从2004年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院首先提出了心肾综合征的概念(又称狭义CRS),即“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恶化且使心力衰竭治疗受限的情况”。2005年, 荷兰学者修订CRS概念,认为它是一个病理生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并存的心、肾功能损害能够加速心、肾器官衰竭的进展,显著增高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2008年提出新的CRS概念,强调心-肾双向作用的本质,内容涵盖急性及慢性器官损害。目前心肾综合征分为5种类型,不同的类型在处理上也不同。
三、国内血液净化技术同样先进,可用于危重疑难的抢救和维持治疗
血液净化技术包括很多种,根据治疗的疾病不同会选择不同的治疗模式。通俗的讲是通过机器方式把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或治病物质去除,同时把多于的液体清除,调整机体紊乱的内环境,建立适合机体的正常状态。国内外的血液净化技术没有太多区别,目前我们基本已涵盖所有最前沿的血液净化技术,应用于各种危重疑难的抢救和维持治疗。
四、对于肾脏疾病的治疗与研究,北京医院肾内科团队的优势
北京医院肾内科是国内最早开展血液净化治疗的单位之一,经过40余年的发展壮大,目前我院建立起覆盖院内多学科、院外多中心的立体血液净化网络,这其中包括有:①常规血液透析中心,47台透析机,目前在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近200人。②连续性血液净化中心,连续性血液净化机8台。③腹膜透析中心,自动化腹膜透析机2台,共有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近60人。④双膜血浆置换设备2台。
常年开展多种成熟血液净化技术:①维持性血液透析②血液透析滤过③血液滤过④血液灌流⑤血浆置换:单重及双重膜滤过血浆置换;白蛋白代血浆的血浆置换术;人工肝技术;创建序贯杂交式血液净化技术;高截流血液透析;蛋白A免疫吸附;血脂吸附⑥体外枸橼酸抗凝血液净化技术⑦连续性血液净化⑧维持性腹膜透析⑨肾移植术前、术后管理。
积极尝试与探索新方法、新技术:①非撕脱鞘留置经皮下隧道带涤纶套长期双腔导管术②人血白蛋白代血浆在血浆置换中的应用③高截留血液透析在合并中-重症肾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④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术⑤远红外线康复治疗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治疗⑥针吸式腹壁脂肪活检术在系统性淀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⑦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手术及围术期综合管理⑧肾移植围手术期综合管理及术后长期随访⑨移植肾活检技术。
具备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已建立多个诊治平台及MDT团队。①临床-分子病理-酶谱-基因检测-药物浓度诊疗平台:针对疑难肾脏病的精准诊断与治疗。②疑难与危重症特殊血液净化平台:重症肌无力、脓毒血症、骨髓瘤肾病等等。③糖尿病肾病临床药学综合管理诊治平台:开展糖尿病肾病一体化管理及合理用药指导。④高危患者肾动脉声学超声造影综合诊治平台:利用超声造影技术,开展肾动脉狭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⑤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MDT团队:开展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及围术期综合管理。⑥继发性高血压MDT团队:与血管外科、内分泌科、泌尿外科、B超室等共同开展肾血管型高血压诊治。⑦肾移植MDT团队:开展肾移植患者内外科综合管理模式。⑧专科医联体疑难肾脏病诊治中心。
慢性肾脏病具有进行性发展的特点,这对CKD患者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从实际出发,探索出CKD一体化诊断、治疗与管理模式,对CKD患者实行病房-特色专病门诊-血液透析中心闭环式管理:即初诊患者收入院进行全面评估并完成肾脏病因、和/或病理、并发症及功能等方面完整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出院前CKD随访护士对患者进行宣教并建立门诊随访病例,根据不同病种预约至相应亚专业门诊随访。病情稳定的患者定期接受相应疾病生活方式的指导和疾病知识普及。随访中的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通过绿色通道及时收入病房进行系统诊治。有专人负责随访病案管理及预约。病人肾功能进展后,及时进行血管通路建立,并进入血液透析中心管理,减少了血透患者中心导管植入率,增加了自体内瘘建立,改善了患者血管保护。闭环式管理的模式充分发挥了肾脏亚专业的专业化优势、显著增加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