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人品似乎将P2P业务清退及新冠疫情带来的损失,转嫁到了投资者的身上。许多购买了51人品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不仅利率被降,甚至面临本金不保的问题。
2020年3月30日,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02051)发布了一份数据惨淡的业绩公告:由于信贷撮合业务的减少,公司2019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1.29亿元!
公告还披露,2020年51信用卡将准备P2P业务的全面转型清退。
51信用卡旗下拥有一家P2P公司,即51人品。近日,深蓝财经收到网友爆料,综合公共平台中的投诉,深蓝财经发现,51人品似乎将P2P业务清退及新冠疫情带来的损失,转嫁到了投资者的身上。
许多购买了51人品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不仅利率被降,甚至面临本金不保的问题。
疫情来袭
51人品擅自下调利率超6成
3月30日,51信用卡发布2019年业绩公告。公告显示,2019年P2P行业以良性清退和转型发展为主基调,同时伴随扫黑除恶运动的深入开展,贷后催收行业受到影响。2019年10月21日,51信用卡因一家曾经合作过的催收机构涉嫌违法违规,被警方介入调查,即“1021事件”。
上述一系列因素带来了较为明显的短期风险,公司主动降低了信贷撮合业务规模,并停止了P2P资金的新增撮合。
公司业绩也受到影响,51信用卡2019年度的收益总额由2018年的约28.12亿元下降至约20.45亿元;净利润亏损11.29亿元,2018年同期净利润为21.62亿元,同比大幅转亏。2020年,公司将准备P2P业务的全面转型清退。
51信用卡旗下有一家P2P公司——51人品。截止3月31日,51人品当前出借用户5.5万人,累计出借用户209.2万人;当前借款人数51.6万人,累计借款人数693.9万人;累计借款余额27.7亿元;M3+逾期率为7.35%。
P2P业务将全面清退的公告发布后半个月,4月15日,51人品“省心投”下架;4月22日,51人品在其APP上发布了一则通知,称受到疫情影响,网贷平台逾期上升,大量出借资金逾期无法回收,根据平台的测算,出借人的实际收益将远低于协议约定收益,甚至影响收回本金。公司决定于2020年4月24日起,对出借人持有的省心投到期收益按在投本金及目标收益率重新计算。
以“省心投720天”为例,最初的协议约定利率为10.8%,调整后的利率则为4.2%,下调幅度超60%。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消费者投诉称,虽然公告中称利率下调是从4月24日开始,而实际上是从出借当天开始计算的。该消费者的账户中,已经被扣除了5000余元利息。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有消费者担心,后续利率还会进一步下调,导致自身损失不断扩大甚至影响本金,想提前兑付,却被告知省心投未到期的产品无法兑付。
而消费者担心的本金问题,也绝不只是一个问题。
转让至第三方平台
总资产竟被“打7折”
“利息被扣除后,仍旧等待产品到期,但不保证收益和本金”,这只是51人品给出的选择之一。
深蓝财经接到网友爆料,51人品还提供了第二个选择,就是将资产提前转让到第三方平台。然而根据网友提供的截图,转让后的总资产竟然打了7折!
图片来源:网友爆料
据爆料人提供的图片,投资人在“省心投360天”中投资8万元,51人品致电投资人,称业务面临清退,投资者可以提前转让给与51人品有合作的第三方平台。
深蓝财经查询后发现,受让方只有两个选项:一个是自动匹配,另一个是浙江可淘科技有限公司,且必须自行填写转让折扣。
为了保住自己的本金,他将折扣填高,但很快第三方平台也打来电话,称他们只接受60%至69%的折扣,如此一来,投资者本金不保。
另一位爆料人提供了资产转让截图,截图显示转让折扣为69.74%,受让方为浙江可淘科技有限公司,转让总资产为8.2万,预计转让到账仅5.7万。
图片来源:网友爆料
深蓝财经就本金问题咨询了51人品客服,其线上客服表示,之前出借的本金不受影响,具体情况以页面显示为准。
深蓝财经又拨打了51人品的客服电话,但在电话中,客服却表示,有可能会影响本金。
深蓝财经进一步询问了关于提前转让的问题,51人品客服表示,是否提前转让由投资者自行决定,可以选择提前转让,也可以不提前转让。而转让折扣,由第三方平台进行测算,51人品无权查看。如果不提前转让,51人品方面也不能保证本金是否会亏损。
51信用卡或将彻底沦陷?
除了P2P业务,51信用卡或受到大数据行业震荡的影响。
据证券时报报道,近日,涉及国内多家银行数百万条客户数据资料、在暗网被标价兜售的消息广为流传。
从数据安全人士此前发布的相关截图来看:被售卖信息里包含了大规模的金融机构客户数据泄露,其中涉及上海银行80.3155万条、浦发银行10万条、招商银行上海分行6.3万条、中国农业银行90万条、兴业银行46万条客户资料,其中既有储蓄账户、也有信用卡账户及私行理财账户,含客户姓名、客户类型、性别年龄、手机号码、开户账号、住址邮编、存款数据等信息。
图片来源:证券时报
“46万条银行信用卡客户数据标价不到100美元,90万条数据标价只卖399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8万元),简直是‘白菜价’”
尽管涉事各家银行进行数据比对核查之后,均否认了被兜售的数据资料包真实性。但是,牵涉面甚广的庞大的金融数据,尤其是银行用户涉敏信息的如何保障安全性,仍持续在行业引发关注、研讨。
据瞭望消金报道,51信用卡被警方调查时,有媒体曝光了某银行向51信用卡发致函件。据函件表示,51信用卡通过爬虫程序对该行用户信息进行抓取,但51信用卡并未与银行签署授权书、同意书或默认其获取用户个人信息。
后来51信用卡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所有的个人信息收集均有合法用户授权,并不存在未经用户授权非法盗取信息的情况。
但51信用卡曾在招股书中表示,其业务依赖于用户授权获取用户的信用卡账单。倘若获取信用卡账单被禁止,其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将受重大影响。
为保护数据安全,2019年下半年,监管部门密集出台了《数据安全管理办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等多项征求意见稿及草案。51信用卡相关业务是否会受到影响,还有待观察。
受多重因素影响,2020年以来,51信用卡股价持续下跌,截至目前,已跌超65%。
图片来源: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