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的股票交易平台,是中小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最密切交流的平台。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们的交流中也经常藏有“宝藏”。
作为资深银行股的观察者,小编也常常在互动平台里面“潜水”,不过小编发现,平常大家都关心,“银行分红少”之类的话。不过在今年2月份以来,有一个话题迅速成为“共同关切”,那就是银行受疫情影响大不大?
小编综合看了30几家银行对相关问题的回复,或许是受信息披露规定的要求,银行没怎么透底。不过,关于这一问题,有不少券商给出过细致分析,小编在文中也认真进行了整理。
投资者对银行股受疫情影响程度操碎了心
疫情的发展牵动着每一个投资者的心。从沪深交易所互动平台的投资者留言就能看出来。投资者聚焦包括疫情对银行基本面的影响(包括不良贷款率和净息差)、部分行业产生的坏账、银行业信贷需求等多个方面。
具体来看,记者发现,大多数投资者给多家上市银行留言的问题都很笼统,例如,“请问2019年底的这次疫情对公司未来业绩影响、公司对这次疫情影响的预判以及应对措施。”
也有投资者将疫情对上市银行业务中遇到的切实问题发给上市银行,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很多企业不能正常开工,有可能会导致不良贷款率进一步上升,导致资产质量下降,公司目前对这种情况有无专门的应对之策”、“公司在向零售银行转型,面对这次疫情有可能造成的前几个季度消费较同期萎靡,个人信用卡逾期等问题,公司有无良方”、“目前对疫情产生的逾期贷款是否有相关数据以及银行对疫情产生的逾期贷款有什么措施和对策”等。
据"金融1号院“记者观察,虽然上市银行在互动平台颇受投资者关注,但是银行的回应态度却并不一致,零回复的情况也不少。
例如,某股份制银行今年以来一共收到了13条的投资者提问,其中4条涉及疫情给银行经营带来影响的相关问题。但是截至目前,该银行的回复数却始终为零。
但也并非所有银行都态度冷淡。例如,面对因疫情导致的坏账金额的“敏感问题”,宁波银行大方回应表示,“根据各级政府防疫要求,全行各分支机构尚未完全复工,信息摸排统计仍在推进中。我行将按照监管机构和政府要求,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复产复工,相关情况可关注我行后续的信息披露。
券商如何看待疫情的影响
今年以来,银行板块整体表现较弱,疫情也会对银行业产生直接影响,银行业基本面承压的担忧成为主因。2月3日,鼠年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大跌,金融股也遭遇重挫。其中,银行板块大跌7.89%。A股36只银行股全部下跌,其中城商行、农商行股价跌幅最大多。后来,市场全面复苏,可银行板块并未随大盘反弹而明显上涨。
不过,尽管银行股近期承压,但疫情对银行股今年的整体影响并不大。多家券商齐呼:要关注“疫情的拐点”,这或是银行股反弹的起点。
天风证券认为,疫情是当前银行股估值提升的核心矛盾,疫情的拐点或是银行股反弹的起点。只要疫情缓解,让利担忧就会大幅缓解,资产质量也会向好。
国信证券研报指出,整体来看,疫情冲击下经济基本面短暂受到压制,对银行业“量质价”各核心指标均构成压力,银行业信贷需求下降,部分地区及相关行业坏账暴露风险增大,政策让利实体带来息差下行。至于冲击的力度,则主要看企业复工复产的时间以及政策对冲的力度,只要能在2月底之前复工,经济活动恢复正常,疫情对银行业绩冲击就有限。同时,为了对冲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稳增长政策力度料将有所增大。
从中长期看,疫情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原有轨迹,疫情对银行的负面冲击也将随着经济回升而好转,银行自身也将调整经营策略来平滑疫情对业绩的冲击。全年来看,我们认为疫情对银行信贷总量影响不大,不考虑投放节奏变动的影响,疫情对全年银行规模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万联证券分析师郭懿表示,根据银行业表内的贷款结构看,餐饮旅游、电影、批发零售行业本身占比不大,且上述冲击较大的行业,部分行业本身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因此,整个银行体系资产质量波动空间或有限。综合来看,疫情如果在一季度之前后开始好转,大面复工可以持续,二季度在政策的提振下,对整个银行板块资产质量的影响相对有限。在郭懿看来,展望2020 年一季度,虽然流动性相对宽裕,但是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使得资产质量的不确定性再次升温,进一步扰动市场预期。不过,考虑到拨备处于高位,核销处置力度预期加大,整体不良率将基本保持稳定。息差将进入下行趋势。考虑到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或将带动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回升。推荐零售业务占比高、中间业务占比高,同业负债有空间的个股。
中银国际证券认为,板块短期的估值向上弹性不足,但目前板块的估值接近过去 5 年中枢水平,同时在经济下行周期,相较于其他板块,银行板块的盈利水平更具稳定性,因此我们认为银行板块短期有望跑出相对收益。
欢迎关注
《证券日报》金融1号院
编辑:王思文 值班主编:黄晓琴
终审:马方业/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