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IPO

东旭系暴雷后:虚虚实实的国资收购能否让其迎来曙光?

在经历30亿元债券违约暴雷后,东旭集团旗下东旭光电上市公司迅速发布公告——东旭集团控股股东东旭光电投资有限公司,拟向石家庄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转让其持有的东旭集团51.46%的股权。其后,其旗下的东旭蓝天和嘉

在经历30亿元债券违约暴雷后,东旭集团旗下东旭光电上市公司迅速发布公告——东旭集团控股股东东旭光电投资有限公司,拟向石家庄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转让其持有的东旭集团51.46%的股权。其后,其旗下的东旭蓝天和嘉麟杰两家上市公司均发布了相同内容的公告。

国资收购八字还没一撇,但公告倒是煞有其事的表示,该事项尚需上级有权单位审批,可能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似乎想给市场一剂稳定剂。但市场并不听使唤,11月18日,东旭光电报收于4.8元/股,年初至停牌时股价略涨8.17%,60日内股价下跌4.76%。而在紧急停牌22天之后的12月10日,东旭光电早盘跌停,封单超330万手。

经鉴上市公司研究课题组日前独家采访到石家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国资拟收购的主体——石家庄国有资本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家庄国金公司)均表示还只是前期接触。

猛打救市“组合拳”

11月18日晚间,上海清算所发布公告称,当日是东旭光电2016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品种一“16东旭光电MTN001A”的投资人回售行权执行日及付息日,以及品种二“16东旭光电MTN001B”的付息日,但未收到东旭光电的票据付息兑付资金。两只债券本期应付本息合计20.1亿元。

11月19日,东旭光电发布公告回应称,由于公司资金暂时出现短期流动性困难,致使上述品种未能如期兑付应付利息及相关回售款项。

紧接着,东旭集团就采取了行动。

11月19日上午,东旭光电和东旭蓝天双双停牌发布公告,东旭集团控股股东东旭光电投资有限公司拟向石家庄市国资委转让其持有的东旭集团51.46%的股权,可能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11月25日,东旭光电再次对外公告,公司拟向东旭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743项专利及专利申请的所有权。本次交易标的资产的资产总额、资产净额将不高于上市公司2018年度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资产净额的50%,根据规定,本次交易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

公告还进一步指出,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资产与业务完整性将进一步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边厢,东旭光电拟向母公司出售专利获取资金,另一边厢,东旭蓝天提出收购计划。

11月27日,东旭蓝天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海岸新洲(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持有的丽晶美能(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股权事项。

公告称,收购丽晶美能股权将有助于公司完善新能源产业链,深耕在新能源发电及领域布局,引领公司向高端智能制造领域迈进,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但遗憾就此止步。

12月12日,东旭蓝天发布公告,称因未能与海岸新洲(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就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购买丽晶美能(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股权事项重要内容达成一致,公司决定终止此次合作。

事实上,东旭光电收购专利也是饱受市场争议。因为东旭光电此次拟购买的资产,此前已由东旭集团方面授权无偿使用,为何出现债务危机后反倒要花钱买。

经鉴上市公司研究课题组注意到,早在4年前,东旭光电曾发布《专利实施许可的承诺函》称,东旭集团与东旭光电及其子公司签订了无偿专利许可合同,约定无论东旭集团是否控制东旭光电,都将无条件续签《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该承诺的有效期至2030年12月31日。

一个收购失利,一个收购收到非议,东旭系何去何从考验着经营者的智慧,也考验着投资者的智慧。

国资收购面临着诸多问题

在没有其他利好消息的情况下,东旭系的救命稻草只能指望石家庄国资了。

但事情似乎并不是这么简单。从东旭集团发布的消息来看,也只是与石家庄市国资委合作在持续进展中,目前双方已就战略入股事项形成初步共识,但暂未达成书面协议。

但石家庄国资方面表示,目前还只是接触阶段。石家庄国资委产权处一位张姓负责人对经鉴上市公司研究课题组表示,并不是国资委收购,而是石家庄的国有企业收购。据他所知,目前双方也只是在接触的过程中。他建议经鉴上市公司研究课题组问询国资公司了解具体情况。

石家庄国资收购主体——石家庄国金公司法务部一位武姓负责人向经鉴君表达了三点意见:一是他们关注到了东旭方面有关石家庄国资收购其股份的公告,谈到了达成初步意向,也注意到了有关政府纾困企业的消息。二是股权收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是一二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也不是一天两天能谈成的。三是东旭系有多家上市公司,他们对相关收购事宜有为其保密的义务,故还是以上市公司的公告为准。

“收购确实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经鉴上市公司研究课题组研究员张晓东对此表示,收购定价就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首先要考虑国金公司收购东旭集团51.46%股权的定价依据。按照东旭集团2018年披露的净资产计算,还是按照当前东旭集团下属三家目前市值计算,抑或是按照东旭相关债券的市场化定价计算?

张晓东强调,依据不同的定价方式,东旭集团的估值差异巨大。按照第一种方式计算,该部分股权价值超过393亿元;按照第二种方式计算,三家上市公司归属于东旭集团的市值总额大约为80亿元,那么对应股权价格为41亿元。第三种方式,依据债券市场化收益计算,东旭集团的净资产为负值,粗略计算约为-190亿元。另外,在当前东旭系债券违约大黑洞之下,国资收购是否存在巨大的风险,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张晓东还谈到,作为国资公司的收购还应该考虑到,当前我国国资改革总体是由资产管理向资本管理转变。东旭集团旗下三家上市公司行业属性上都属于竞争性行业,在原有企业创始人退出之后,如何经营管理上述企业,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在国资收购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东旭系频频发布相关公告,是否存在误导公众的嫌疑?对此,经鉴上市公司研究课题组多方联系东旭系,但均未联系上。东旭集团、东旭光电、东旭投资等公司的信箱全部处于关闭状态。东旭蓝天、嘉麟杰两家公司的信箱尽管能够接收信件,但截止发稿时,经鉴上市公司研究课题组未得到东旭系的任何回复。

东旭系虚虚实实的国资收购能否让其迎来曙光?经鉴上市公司研究课题组将进一步继续关注。

作者: 网站小编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说!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