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IPO

退市股票越来越多,别怕,这是好事!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明确提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这为不

退市股票越来越多,别怕,这是好事!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明确提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这为不断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打下了牢固的政策基础,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明确指引。

把好入口关

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的核心和关键在于以下3点。

一是把好市场入口关。

监管机构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建立健全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新股发行上市制度,健全新股发行审核机制和定价机制,优化新股发行条件,加强新股发行上市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坚持竞争中性原则,继续保持IPO常态化,增强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稳定性。

承销保荐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要诚信勤勉、恪尽职守,忠实履行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强化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加大新股发行上市审核中的合理质疑和专业问询力度,通过不断提高自身核心能力来开发、培育、储备优质拟上市企业资源,从源头上保证拟上市企业内在质地,并督促上市公司规范稳健运作、真实信息披露,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的作用,严把市场入门关。

大力实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注重发挥市场各方的协同效应,优化并购重组制度,提高并购重组效率,推进定向可转债并购等试点常态化,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让更多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优质资产加快注入上市公司,持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强价值创造和价值管理能力,促使上市公司真正成为企业的优秀代表和实体经济的支柱力量,夯实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石、实体经济的“基本盘”及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微观基础,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头雁效应”。把好市场入口关,全面提高上市公司总体质量,既是上市公司监管的首要目标,也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根本手段。

提高退市效率

二是把好市场出口关。

要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健全市场化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作用,通过重组上市、破产重整、多元化退市等方式拓宽退出渠道,优化上市公司退市规则和退市标准。比如,科创板要设定与多维度IPO上市标准相匹配的多维度强制退市标准,优化持续性经营指标,增加流动性和经营合规性方面的退市标准。

明确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具体违法情形和实施程序,比如,科创板要设置严格的退市程序,建立退市委员会决策机制,给予当事人合理的救济途径和救济手段,并明确退市过程中的重要相关环节。

加大上市公司退市监管力度,严把市场退出关,取消暂停上市交易制度,全面提高退市效率,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触及退市标准的上市公司要坚决退市、一退到底,促使“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及时出清,做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建立有进有出、吐故纳新的良性循环市场机制,实现真正的市场化优胜劣汰。

全程监管

三是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

要进一步深化交易监管体制改革,优化交易监管,加强交易监管协调,形成交易监管合力,增强交易监管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完善交易制度,优化交易机制,保证公平交易,提高市场流动性,完善停复牌制度,严格控制随意停牌和长时间停牌。

同时,充分运用监管科技,进一步改进交易监管技术,创新、完善交易监管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监管手段,提高交易监管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专业水平,加强对交易(如传统证券交易、信用交易、大宗交易、做市交易、量化对冲交易、算法交易、程序化交易等)的全过程监管,深化以异常交易行为实时监控为重点的市场监察,提高交易所一线监管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从原来单一的机构监管逐步转向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相结合且以后两者为重点,弥补交易监管短板,减少乃至消除交易监管盲区或真空地带,有效防范和控制市场交易风险,促进市场交易行为合法、合规、规范。(作者:陈峥嵘;图/全景网)

作者: 网站小编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说!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