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影响消退,华兰生物(002007.SZ,股价19.91元,市值364.11亿元)阴沉了两年的业绩终于放晴。
3月29日,华兰生物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42亿元,同比增长18.26%;实现归母净利润14.82亿元,同比增长37.6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46亿元,同比增长40.59%。
从行业看,血液制品在总营收中占比54.78%,毛利率同比增长2.04个百分点,是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从产品看,流感疫苗在总营收中占比接近45%,其营收同比增长32.19%,是公司的主要增长动力。
不过,最吊市场胃口的可能是公司的创新药板块。年报显示,在成立11年后,华兰生物的参股公司华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华兰基因)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收获首款获批产品。
净利连降两年后首次回升
作为国内首家通过血液制品行业GMP认证的老牌企业,华兰生物的起家业务是血液制品,其子公司华兰疫苗是国内头部疫苗制造商,四价流感疫苗及流感疫苗批签发批次数量连续多年位列国内第一。
然而,公司的归母净利在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下滑,随着疫情影响消退,公司的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开始回升。
年报显示,2023年华兰生物实现收入53.42亿元,归母净利润14.8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26%和37.66%。
分行业看,血液制品和疫苗制品分别贡献了54.78%和45.02%的收入,前者实现营业收入29.26亿元,同比增长9.22%,毛利率同比增长2.04个百分点;后者实现营业收入24.05亿元,同比增长32.30%,毛利率同比减少0.17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23年华兰生物的疫苗制品生产量为2535.73万支,同比减少5.60%,销售量为1939.75万支,同比增长33.38%。对此,华兰生物的解释是“主要系民众接种疫苗意愿上升所致”。
从产品看,流感疫苗实现收入24.03亿元,同比增长32.19%,在总营收中占比接近45%,是公司的营收和增长主力。具体来说,2023年华兰生物取得流感疫苗批签发共计94个批次,其中四价流感疫苗(成人剂型)73批次,四价流感疫苗(儿童剂型)15批次,三价流感疫苗6批次,四价流感疫苗及流感疫苗批签发批次数量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2月份,华兰疫苗还先后取得了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吸附破伤风疫苗的《药品注册证书》,2023年的批签发分别为8批和1批,不过公司并未披露这两款新产品的收入。
首个创新药产品预计今年获批
尽管已经在血液制品行业和疫苗行业中位居头部,但华兰生物的目标并未实现,即成为集血液制品、疫苗、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大型生物制药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华兰生物的参股公司华兰基因是一块重要拼图。
资料显示,华兰基因成立于2013年,由华兰生物和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分别持有40%和60%股权。2022年2月18日,华兰疫苗被华兰生物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被认为是“华兰系”出现的起点,而华兰基因被认为是有拆分潜力的下一个板块。
截至目前,该公司未有产品上市,但根据华兰生物2023年年报,华兰基因共有10个单抗品种取得临床试验批件,正在按计划开展临床试验,其中贝伐单抗已经提交产品上市注册申请,预计2024年下半年取得生产批件。
另外,阿达木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地诺单抗正在开展Ⅲ期临床研究;帕尼单抗和伊匹木单抗正在进行I期临床研究,重组抗Claudin18.2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注射液、重组抗PDL1和TGFβ双功能融合蛋白注射液、重组抗BCMA和CD3全人源双特异性抗体注射液3个产品正准备开展I期。
这意味着公司布局10年之久的创新药板块终于有望兑现。不过,记者注意到这些在研产品的适应症覆盖非常广泛,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疾病,乳腺癌、胃癌、肺癌、食道癌、黑色素瘤等实体瘤,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眼科疾病领域,而且其中多款产品的国内竞争非常激烈,对于没有创新药推广经验的华兰生物来说,后期商业化将充满挑战。
4月1日,华兰生物方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与血液制品和疫苗产品相比,单抗药物的市场规模要大得多。虽然竞争可能也比较激烈,但市场目前并未饱和,华兰基因的产品还是要以质量、价格和品牌取胜。目前,华兰基因正在着手建立内部销售团队,未来,华兰生物将利用已有的品牌优势和客户关系为创新产品的商业化赋能。
另外,据公司方面透露,华兰基因的贝伐单抗的适应症包括转移性结直肠癌,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肝细胞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