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为悄然推出了Mate 60 Pro/Pro+系列,新机在迎来讨论热、抢购热的同时,A股多只华为手机概念股也纷纷涨停或跟涨。其中,股价涨幅与公司基本面背离的个股遭到了监管的重点关注。
9月18日晚间,主营精密结构件业务的华为概念股捷荣技术(SZ002855,股价26.13元,市值64.39亿元)发布了回复深交所问询函的公告称,公司不存在主动迎合市场热点炒作公司股价的情形,并郑重提醒广大投资者:“公司2021年度、2022年度及2023年上半年度经营业绩均为亏损,近期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股票价格可能受到宏观经济、行业政策、金融市场流动性、公司经营情况等多重因素影响,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交易风险,审慎决策、理性投资。”
9月14日,深交所曾向捷荣技术下发关注函称,8月29日至9月14日,公司股票价格累计涨幅为188.34%,期间公司股票交易触及五次涨幅异常波动情形。同时,2023年上半年,捷荣技术实现营业收入9.4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1.53%;实现净利润-4688.8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71%。对此,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是否存在主动迎合市场热点炒作公司股价的情形等。
业绩不佳,股价却持续走强
公开资料显示,捷荣技术所处的行业是3C精密模具、精密结构件高端制造业,该行业主要产品为精密模具、精密结构件,主要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TWS耳机、VR/AR、平板/PC、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产品的高端硬件。
产品结构方面,今年上半年,捷荣技术精密结构件金额占比89.29%,较同期降低2.16个百分点,其次是手机电脑配件代理业务占比7.53%,较同期增加1.89个百分点;总体毛利率方面,较上年同期下降0.85个百分点,其中销售精密结构件毛利率同比下降1.01个百分点。
针对公司上半年营收下滑、净利润出现亏损的情况,深交所要求捷荣技术结合行业发展趋势、行业政策变化、市场需求以及业务开展、收入结构等具体情况进行充分分析说明与风险提示。
对此,捷荣技术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时称,公司所处行业政策无重大变化,但受行业周期、国际地缘环境、产业链供应链等多因素影响,当前,全球消费电子整体需求疲软,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终端产品出货量仍同比负增长,幅度收窄,终端消费需求尚未恢复。据工信部《2023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我国智能手机产量5.07亿台,同比下降9.1%。
在终端需求不振、上游成本上涨等多重压力背景下,捷荣技术经营承受较大压力。“一方面,公司产品订单量及单价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下滑,导致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31.53%,且营业成本下降幅度小于营业收入下降幅度;其次,公司虽然进行了人员结构的部分优化调整,但需承担人员优化产生的辞退福利等影响,公司期间费用下降幅度小于收入下降幅度,导致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负。”捷荣技术解释道。
虽然业绩不佳,但伴随着华为旗舰"重返5G网速",包括捷荣技术在内的华为概念股持续走强。目前,华为已开售的包括Mate 60 Pro、Mate 60、Mate 60 Pro+和Mate X5,据了解,全国各地华为线下门店出现了“一机难求”的局面。半导体信息平台TechInsights预计,华为智能手机整体今年出货量预计将达到3500万部,同比增长36%,到2023年底,Mate 60 Pro在中国的出货量预计将超过100万部。
而捷荣技术已于9月1日、9月6日、9月8日、9月12日及9月15日分别披露了《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及严重异常波动的公告》。同时,公司还表示,“目前公司股票市盈率为负,根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官方网站,公司当前市盈率显著偏离公司所属证监会行业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最新滚动市盈率。公司股价短期与同期深证A股指数偏离度较大,且远高于同行业公司的同期涨幅。”
回应股权转让事项的受让方是否具备收购能力
深交所在关注函中还进一步追问了捷荣技术控股股东转让股权事项。
此前,捷荣技术的控股股东捷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拟将其持有公司7367.95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29.9%)转让给深圳中经大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德润世家(深圳)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交易各方在今年4月9日、6月8日和8月7日分别签署了《股份转让意向协议》《股份转让意向协议之补充协议》及《补充协议二》,交易各方一致同意将《股份转让意向协议》原定“120天内签署正式协议”调整为“180天内签署正式协议”。
对此,深交所要求捷荣技术说明上述股权转让事项进展,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及控制权稳定性的具体影响,以及结合受让方资金资产状况说明其是否具备收购能力。
捷荣技术回应称,截至目前,双方已就交易的协议方案及条款已初步达成了共识,并积极推动各自内部的审议审批等相关程序,交易涉及的具体交易架构搭建及资金安排等事项也在同步推进中。
公司还表示,“股权出让方认可股权受让方的收购能力,同时各方亦相互认可各自优势,一致认为本次交易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战略转型升级,在巩固发展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发展新业务,与现有业务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29718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