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在上月大幅下降基数上环比回升,其中制造业PMI为52.0%,比上月回升16.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比上月回升22.7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0%,比上月回升24.1个百分点。分类型细项指标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6%、51.5%和50.9%,比上月回升16.3、16.0和16.8个百分点;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均升至临界点之上,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低于临界点。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比上月回升22.7个百分点。
个人认为,3月份PMI比较值得关注的有三点:
第一,除资本市场服务外,其他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回升。资本市场服务,反映的是股市行情变化,2月份股市低开高走,但3月份大幅回落,这个基本符合。
第二,3月份制造业PMI中的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细项指数分别为43.8%和45.5%,而二月份这两个细项分别为44.3%、51.4%,均比上个月回落。这意味CPI中的工业品价格在3月份不会有多大压力。
第三,非制造业PMI中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9.4%,虽比上月略升0.1个百分点,但仍位于临界点之下,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下降。销售价格指数为46.1%,比上月回升2.2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水平降幅有所收窄。总体来看,3月份服务业价格还是降多涨少。
但是,我这里想说的,是如何正确看到3月份PMI比2月份大幅反弹。这需要了解PMI的编制原理。简单的说,就是对样本企业进行调查,比如关于订单:你所在的企业本月订单与上个月相比是什么情况:多了、少了、持平。被调查者从中选出一个。然后对所有收回的问卷进行汇总计算出PMI订单指数。计算公式也很简单,PMI订单指数=回答多了的样本占比+回答持平的样本占比*0.5。总的PMI指数则是由订单指数、物流指数、价格指数、用工指数等按照一定的权重加权计算得出。
这就告诉我们,PMI反映的是样本企业对有关经营活动(如新接到的订单)与上个月相比的变化情况。因此,PMI数值大小就与上个月的情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上个月情况很差,那么这个月就算PMI大于50%这个强弱临界点,也并不见得企业总体情况就很好。因为大于50%只能说明比上个月略好一点点而已。
具体到今年3月份PMI情况,就必须充分认识到,2月份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非常非常非常弱,甚至可以称之为接近停滞。这在2月份PMI创有史以来最低也可以看出来。那么,3月份的PMI反映的是3月份企业经营活动对比2月份(一个非常非常低的基础)的复苏情况,而52%这个数值告诉我们3月份企业经营活动的复苏或者说恢复情况是非常非常弱的。
数据模拟的结果(见下表)告诉我们,52%的PMI背后最大的可能情景是:3月份有一半的企业经营活动与2月份基本持平(没变好也没有变更坏),有四分之一的企业经营活动比2月份变好,但是也有四分之一的企业经营活动比3月份变的更差了。
因此,统计局说的还是比较客观的:截至3月25日,全国采购经理调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复工率为96.6%,较2月调查结果上升17.7个百分点。3月份采购经理指数回升至临界点以上是2月份大幅下降后的反弹,更多反映的是一半以上的调查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比上月有所改善,并不能代表我国经济运行已恢复正常水平。